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从小动作看人心理学(揉眼睛这个动作是怎么表现谎言)

作者:学知识 来源:学知识 日期:2023/10/9 17:11:44 人气:32 加入收藏 标签:表情 动作 一个 人的 语言 对方

一个人在内心情绪上如果有了变化也会在嘴角上有所体现,这些表现常常是一些比较细微的表情,这对于辨别谎言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嘴角微微上翘表示的是开心;而如果对方的嘴唇是抿在一起的,并且左边的嘴角向上翘起,这表示的就是一种鄙视的情绪了;如果嘴唇紧紧皱在一起,并且下巴抬高,便是对方遇到了某种极为难堪的事情,并表现出十分窘迫的情绪来;上嘴唇向上扬起,同时鼻子也会紧紧皱起来,一定是对方感到了厌恶;双唇紧闭的时候眉头紧蹙是生气的表现;如果发现对方咬嘴唇,一般是焦虑情绪的表现。  第二类是眉眼间的小动作。最常见的就是揉眼睛,除非是你的眼睛真的不舒服了,要么就不要轻易地作出这样的动作来,因为这个动作里所隐含的意思是:“连我自己也不确定呢,我说的话不可靠”,或者是“我不想面对你”。前面我们也说过,即使是一个小孩,当他面对不愿意看见或不喜欢的事物时,都会下意识地转移视线,或者是用手将眼睛捂住。而在成人的世界里,尤其是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做的最多的往往是揉眼睛,因为捂住眼睛的动作太过明显。说谎所产生的心理压力需要通过一些小动作来缓解,揉眼睛不仅可以缓解不适,还可以将眼前正在欺骗的对象暂时移出视线,避免在情绪紧张时双方目光的直接碰撞。  与揉眼睛传递的信号类似的还有眨眼的动作。一个说了谎话的人,他的眼睛眨动的频率会有所变化,首先会降低眨动的频率,这样才能使自己尽量保持比较冷静的情绪,以便“睁着眼睛说瞎话”,然后就会加快眨动的频率,这是焦虑、担忧情绪控制不住的表现,这种眨动眼睛的小动作就是说谎者最明显的标志了。  另外,假笑是不会在眼角出现细纹的;说话时眉毛上挑并挤在一起表示的是恐惧;眉毛上扬,同时下颚张开表示的是惊讶;将手放在眉骨部位,表示的是羞怯;询问时将眉毛轻轻上挑,表示对方多半是知道事实的;如果眉毛向下紧紧缩在一起,连同眼部周围的肌肉都开始紧绷,那就表示这个人可能会有暴力行为出现。  第三类是耳部的小动作。FBI认为,触摸、抓挠耳朵是焦虑的表现,是情绪上的一种转变,包括压力的突然增加、焦虑情绪的明显加重、烦躁不安的不经意显现。如果是在谈话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小动作,很可能就是意见不一致的表现了,或者是他根本就不想再听下去。这个时候,不管你在表面上表现得有多么好,这一个小动作已经向对方泄露了你的内心。  在说话的过程中,摸耳朵、抓挠耳朵也是不安、担忧情绪的缓解与消除动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明显的撒谎标志。(FBI透露,很多人还会在听话的过程中用小手指掏耳朵,这个小动作的潜台词就是:“我很不屑。”所以尽量不要在谈话的时候作出这样的动作来,除非你是真的想结束这场谈话了。)  第四类是关于鼻子的小动作。FBI研究发现,人们在说谎时会在鼻腔里出现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在鼻腔的内部组织里引起不适,因而就会用手去揉摸鼻子以便缓解。这一规律一经发现就被广泛应用于FBI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用来判断他们的回答是否属实。  它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想了解交谈双方是否有一方不够真诚、说了谎话;对方是否心口不一,明明嘴里说的不是心里想的,还在一味地掩饰等,都可以通过摸鼻子的小动作来加以初步判断。(FBI特别体醒:如果是由于感冒或者是花粉过敏就另当别论了,摸鼻子不一定都是在说谎,即使是谎话,也还有恶意与善意之分。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另外,也要注意,摸鼻子的动作在女人中间出现的比例比男性低。)  第五类是肩部小动作。有的人在说话时习惯耸肩,如果是单肩耸动,就表明这个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没有把握,明显是在欺骗对方。习惯在说话时耸肩摊手的人一般都有较丰富的想象力,为人诚恳热情,但是这样的动作有时候也会表示一种无奈,甚至是敷衍。  同时出现在肩部周边的小动作还有用食指抓挠脖子。FBI发现,在话语间如果存在不确定,或者是在情绪上出现了不安,人们就会用食指去抓挠脖子的侧面,尤其是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当左侧的脖子被抓挠时,右侧肩膀就会明显下垂。有的女性在说谎话时还会习惯性地将手指放在颈窝处,这些其实都是在谎言的压力下所作出的缓解紧张情绪的动作。  第六类小动作是拉衣领。研究显示,人类最敏感的部位要数面部和颈部了,其中颈部又是极为脆弱的一块区域,当面临压力或威胁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头向下缩,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藏起自己的脖子。其实拉衣领的动作也大同小异,借助它来缓解压力的同时也消除了颈部的不适之感。  另外,FBI还发现,在说话的时候不停地抖动腿脚,其实也是谎言的标志。在谎话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出现这种情绪的安抚行为,说话者多半是由于紧张而无所适从,只好借助腿部动作来减轻情绪的压力。类似的动作还有摩挲双手,或者是将手一直插在裤子、上衣的口袋里,也有人在紧张与不安时会机械地将双臂紧贴在大腿的外侧,手指竖起。可以去看看类似于FBI读心术还有肢体语言与微表情之类的书哈

人的表情,就是指人通过姿势、态度等表达感情以及情意的,一般可以分为脸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与身体姿态表情,这些表情的微小改变都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或变化. 一、脸部表情 有句俗语说得好,看人要先看脸,一般来说,人的脸是整个身体的精华部分,每一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张小小的脸,可以让对方看出相应的年龄、性别、种族等,而脸部的微小表情则会很直接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所以,在人们日常人际交往、职场或商务谈判中,通过对方表情细微的变化去洞察他的内心变化,可以让自己处在一个完全主动的环境中,占尽优势让事情进展更顺利. 总的来说,要看透人心的方法很多,而学会察言观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据相关人类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表情是最能反映情绪变化的,也是透视人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渠道,因为即使被人刻意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也会被人在不经意间反射在脸上.从相学角度的来看,也会从脸形、相貌等预测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或许在很多现代人的眼中,这些看相的民间算命理论不科学,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但事实上如果凭脸部的表情来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的. 美国心理学家拜亚曾经针对表情是否可以透露出人的内心情感,做了一项实验,他让一些人分别做出愤怒、恐惧、诱惑、无助、幸福、悲伤、无动于衷等七种表情,并逐一把这些表情录制下来,再以放映的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他们猜影片中的表情各自代表何种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观看影片的观众对于表情所流露出的情感,猜对的平均只有两种,由此可见,即使是表演者刻意做出带某种感情的表情,也不容易让人猜透.而平常交际中,脸部表情是一瞬间的,即使有些是忧郁的表情,也很容易被误解悲伤的感情,要从这些微小的动作中看透人的心理,得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洪深曾经在《电影戏剧表演术》中提到:“要完成一个表情,眉毛的一抬和手臂的一抬,同样是必要的.”沙汀的《代理县长》也写到:“他的动作活泼,脸孔很会表情,简直是‘要哭有哭,要笑有笑’的.”由此可见,丰富的脸部表情为人们解读人的内心情绪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脸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脸部丰富表情的出现源于人有丰富的表情肌,多在口裂与眼裂的周围,属于头肌的一类,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都是起自颅骨而止于皮肤.这些肌肉收缩的时候可以改变眼裂和口裂的形状,喜、怒、哀、乐等表情就会随着这些改变而出现,脸部的皱纹就会因表情的变化而不同,同时还可以参与语言活动. 在所有的生物当中,人的表情是最为丰富也最为复杂的,脸部的表情是进化的产物,这就与人类特有的技能——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言出现之前,人们的交流是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或者其他来与外界交流,所表达的感情也是最简单最原始的需要,例如喜、怒、哀、乐、惊、惧等.其中,脸部表情也是众多中的一种,“声情并茂”就是形容语言与表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感情.即使到了现在人类语言体系发展到很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演讲或者试图更好地说服他人时,为了加强其语言的感染力都会加上表情等肢体语言的辅助.与此同时,人的每一张脸都是不同的,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就算是看起来几乎一样的双胞胎姐妹也会在她们脸部发现两人不同之处. 人与人的交流需要表情,表情的出现也因交流而富有更多的情感,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及民族都有同样的快乐、悲伤、安静与愤怒等丰富又复杂的脸部表情,这些脸部表情都是人内心真实感受的反映.“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这是狄德罗在他所写的《绘画论》对人的表情的评价,换句话说,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可以让人看透内心生理以及精神状况,所以,一个微小的表情就可以你的真实情感.喜、怒、哀、乐等表情是通过脸部的活动来传达的,在脸部具体动作的表现会因内心情绪波动而出现不同的变化.一位美国学者沃尔夫经过对脸部表情做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后发现,其实人的左右脸的变化并不是对称的,表情一般先从左脸开始的,沃尔夫在论文中指出,人在表达内心情绪时,左脸的变化会比右脸来的更快更强烈.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一般情况下,右脑控制且发出的是人发自内心真实情感的信号,其生理反应会反射在左脸上;左脑则可谓是理智感情区,一般会发出与感情相关联的信号,然后反映在右脸上.简单来说,就是说左脸的表情多为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而右脸的感情有可能是虚假情感的体现.因此,如果你要想了解对方内心真实想法时,就要留心观察对方在交谈中左脸的表情变化,这样才能洞察到对方心理状态,以方便自己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立场优势,使事情进展得更遂人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淳于髡察脸观色的故事了,他通过观察人的脸部表情来洞察对方的心理动机,被很多人认为他有先知的能力.当年,梁惠王雄心勃勃地广招天下贤士,有人曾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说他有管仲与晏婴两人相当的才智,值得朝廷重用.因此,求贤若渴的梁惠王两次召见淳于髡,见面时,淳于髡一直沉默不语而让高高在上的梁惠王难堪.经过两次的见面,梁惠王开始责问推荐人为什么推荐一个不苟言辞且不知好歹的人给他.困惑的推荐人向淳于髡了解,淳于髡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回答说:“其实,我也很想与梁惠王促膝谈心,但我第一次见梁惠王时,他脸上有驱驰的神色,必定是想着驱驰奔跑等一类娱乐的事情了,所以我保持了沉默;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见到梁惠王脸上有享乐之色,猜想他是想找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而并没有聊天意愿,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了.”推荐人把原话告诉了梁惠王,梁惠王不得不佩服淳于髡的观察力,从此淳于髡便受到朝廷的重用.不难看出,懂得观察人的脸部微表情,不但可以洞察他人的心思,还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被重用的机会. 二、语言声调表情人的脸部表情可以直接反射出其内心的心理情绪,而语言声调表情也同样可以有这样的作用.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直接表达人内心复杂感情的.在日常交流当中,我们还会使用语言时会配合恰当的声调,如利用声音的强度、速度、声调、旋律等,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所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生动、完整且准确.语言声调表情,可以说是充分展现了人的文化水平、个人价值取向以及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我们可以借助对方语言声调的不同特点去判断人的情绪状态以及性格特征.一般来说,人如果处于悲伤情绪时,说话的语速会较平时慢,且音调低沉,其音域起伏相对较小,整体来看就像他悲伤时脸上的表情一样沉重而呆板;如果在交谈中,对方说话声音高且尖,语速快,音域起伏表现的比较大且伴随有颤音,那就证明他正处在激动或兴奋的情绪当中;说话语速很快且出现口误较多的人,一般被认为他的地位是比较低且为人比较畏缩的;说话声音响亮但不慌不忙的人,这一类人被认为地位相对比较高,处事悠然自得;与人交谈时总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人,大概可以知道他是个缺乏自信或是言不由衷的人.此外,从性别上看,如果男生说话带有气息声的,一般会被认为是富有朝气以及艺术感的人,女生则会被认为更富有女人味.在日常交际中,想要通过对方说话时的情绪以及意图了解别人,在谈话期间不仅要留意他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要留意以什么样的去表达,因为他说话时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强弱、音域、转折、速度等都会透露出他内心所掩盖的真实情绪,这就需要你去听到对方话中的“弦外之音”了. 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谈能够了解彼此的内心思想,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而语言的声调等表情使语言更富有感彩,从人的语言表情便可以猜透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等心思.语言的出现,让人们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不像从前一样只是局限在肢体语言上的表达,而且人们可以通过利用语言表情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洞察人的心思. 三、身体姿态表情 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是丰富多彩的,一般情况下,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时,语言表达只占7%,声调占38%,而剩下的55%信息的传达都需要非语言的身体姿态来传达.可见,身体姿态语言在我们日常交谈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人们的情绪表达更为直接与直观,姿态语言的变化又反射出人的内心情绪的波动,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动作姿态便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其内心所处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家曾提过这样的一个研究结果:在交谈中,如果你与对方说真话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向对方靠近,希望对方能够更好地理解你所说的话;如果你在说谎的时候,身体会与对方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双脚的摆放也会显得很不自然.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喜欢正襟危坐,从这一动作,你就大概可以知道对方正处于一个恭谨或紧张的状态当中;如果对方在交谈中,手部不由自主地出现很多小动作,例如不停地搓手、捏手指或手臂等,这就说明他正处于一种不安紧张的状态当中,这种情况在者面试或上司与下属开会时会比较常见. 此外,你会发现人在表达开心的时候,会连奔带跳,脚步轻盈,若是发现对方脚步沉重且不均匀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他是否有心事了,因为即便他没有把内心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但身体姿态语言已经把他 “”了.满意请采纳,谢谢!

抖腿和性格没有关系,不过在很大程度上和生理和心理两个因素有关。曾经在图书馆看书时,发现坐在我右前方的一个小伙子,双脚的脚尖搭在椅子下部的横梁上,左右腿交替抖腿。一条腿抖的时长大概在五分钟到七分钟,暂停十几秒钟,然后换成另一条腿再继续抖腿,时长稍微会短一些。关键是,他还在聚精会神地在看一本书。我猜想,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抖腿。也许是习惯,也许是因为坐得时间太长了。后来,为了搞清楚抖腿的原因,打给上海的心理学朋友咨询“抖腿”的相关知识。下面的推测是根据心理学朋友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一些推测得出的结论,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结论一:抖腿和心理紧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紧张带动了生理的反应。曾经看过央视频道播出的一个节目,探讨的内容是人在冷的时候为什么会发抖。科研人员给出的结论是,人为了“消除”或“对冲”寒冷,会在生理上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这种生理行动就是骨骼之间的摩擦,表现出来的、让我们看到的外在形式就是发抖,它是一种生理的自发行为,人无法有意识地对这个生理现象进行控制,也就是管不住寒冷“带来”的发抖行为。人抖腿的原因类似于人在寒冷的时候用“发抖”来对冲的现象。也就是说,人在精神紧张、心理紧张的时候,会用“抖腿”这种生理行为来消除和释放自己的心理紧张,下意识地让自己不感到紧张。这种抖腿,一个人往往不会有自我感觉,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抖腿,只是心理带动生理的一种自发性反应。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一个抖腿的人,可能出处于心理或精神紧张的状态。或者,我们也可以把抖腿看作掩盖紧张的一种自发性生理行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抖腿都是因为心理或精神紧张引发的。它还有其他的独立原因。比如我刚才提到图书馆的那位小伙子,在图书馆看书不会出现什么精神紧张的心理,但为什么也会抖腿呢?所以我们有了以下的第二个结论。结论二:抖腿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有关。当一个人长时间保持某个姿势的时候,会发生身体疲惫的现象,比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着。身体疲惫时,人会下意识地去抵消或消除这种疲惫,比如换一个坐姿,从左倾斜改成右倾斜。但这样缓解疲劳比较“麻烦”和“费事”,不如直接开始抖腿来得更加便捷和容易。这种情况下的抖腿,本来一个个体自身是可以控制的,但一旦养成生理习惯,就不容易改掉,而且会变成自发的行为。一旦养成生理习惯,抖腿在他人的心里就成了一种的“标志”:他有抖腿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在开会的时候(尤其是开长会的时候)发现有些人有抖腿的动作。结论三:生理性地找事做。我们知道,人在闲暇、无聊、休息的时候,选择的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听音乐,有些人会看书,有些人会打游戏,有些人会看电视,有些人会听广播......而有些人会抖腿。抖腿,很多时候会伴随着以上说的一种形式同时进行。比如说,一边看电视、一边抖腿。人的大脑和身体在本性上是闲不住的。你看上去一个人眯着眼睛在打盹,事实上,他的脑子里可能都是一幅幅回忆的画面,或思考的问题;身体也一样闲不住,所以会用抖腿来释放身体“好动”的本能。因此,我们也会常常发现一些人在看电视、看书、闭眼养神的时候抖腿。这说明他的身体在本能地找事做:抖腿。心细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抖腿,而不是抖胳臂呢?其实这个并不难解释。人的心理紧张也好、人想调整坐姿也好,都不愿意明确地表现出来,以保持自己的某种“尊严”或“面子”。胳膊的位置长在人们的上半身,有个小动作很容易就会被发现,所以为了让自己释放紧张、改变坐姿能够悄悄进行,所以自然而然地使用了不容易被发现有“动作”的身体下部的腿。这是一种本能,而非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还有一个原因,如果用抖胳臂来缓解紧张或满足生理“好动”的需求,手就无法同时做其他事情,影响了人们做事的效率。一个人总不能捧着一本书抖胳臂,或者看着电视抖胳臂,那会影响自己看电视、看书、打游戏等活动的视觉。而抖腿,可以让胳臂和手腾出来做其他事情,抖腿的动作不会影响胳臂和手去做事,也不会牵连到脑袋晃动引起视觉的不适。有人说,抖腿可以增加血液循环,消耗身体的脂肪,对身体有好处。我没有做过这方便的调研,不好下结论。但如果几个人同处在一个空间里,一个人抖腿会影响他人的心情,这倒是真的。没有人喜欢对面坐着一个不停抖腿的人。因为抖腿,会影响他人的注意力,从而导致他人的反感。所以,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抖腿。而且,抖腿一旦成为生理习惯,就不太容易改掉。而且,抖腿,影响自己的形象,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成熟和稳重,要有意识地控制。毕竟,抖腿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闲得慌”或缺乏定力。

专业知识带给人的是思维的改变。一个不懂营养搭配的人一但学习了营养搭配知识并将从事这个职业,那么他必定会把这项技能变成本能,吃过的每一餐,都会去关注营养搭配的问题。心理学也一样。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学习者为了从事该职业,必定下了很多功夫去研究,那些专业知识也就会内化成能力并升华成本能。遇到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人们的行为表现,一定会本能的用专业的眼光看问题,只不过,有的人不说出来,这和个人性格是有关系的。有人就爱表现或者就是心直口快,那么看到了就会说,当然,没有人喜欢被分析,那会让他人感觉到被洞悉感,会让他人缺乏安全感。心理学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观察力和领悟力,要求学习者能共情对方,并且每个学习者都会受到共情的训练,这就更加能敏感的体会到别人的内心,同时,由于把观察当成了生活的习惯,自然就会比一般人有更好的观察力,所以也更加会注意人们的细微动作或表情。这也会促进分析行为的产生,尤其是发生不愉快的互动时。人在于他人互动时,担心自己的表现失体面,也担心不了解对方,甚至因为看不透对方而恐惧。所以,分析别人的内心是人类的天性,这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和人良好沟通的必要一步。学了心理学只是比一般人分析的更精准而已。所以,学习心理学的,一言不合就心理分析是不客观的看待学习心理学的人的说法。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6739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