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但是关于春联的知识,宝宝了解多少呢?不妨让我们借助这个机会,跟宝宝一起了解下春联的知识吧。
春联最早的时候不是这样叫的,而是叫桃符,和桃木剑一样,是辟邪用的。五代十国的时候,桃符就出现了,后蜀的国君让自己的手下在除夕夜在桃木板上题字,写了两句祝福的话,然后挂在了自己的门口。后来大家纷纷效仿,到了宋朝,就成了一种习俗。在宋朝的时候,大概是有人觉得桃木板太重了,于是就换成了红色的纸,开始称它为春纸,后来才叫做春联。
春联的发展和两个皇帝关系特别密切,一个是之前提到的五后蜀的君主,叫做孟昶。孟昶是一个亡国皇帝,和李煜一样,不会做皇帝,但是文采确实是一般人比不过的。在唐灭后蜀的前一年,他让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字,来歌颂先辈的功德,表达自己在佳节时的开心与快乐。但是在学士写完后,孟昶却不满意,所以他亲自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幅春联。
虽然春联在唐朝没有太大的普及,但是在明朝却成了一股潮流。要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没什么文化,却喜欢有点文墨,而且他觉得,红色的春纸很喜庆,必须要每家每户都贴上字符才有过年的味道,于是就下令每家每户都要贴"春纸",甚至还会秘密地去民间视察,查看大家是不是都这样做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习惯,每当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贴上对联。、
春联中含有很深远的文化知识,但是发展到了现在,似乎很多的家庭只会按照给好的样本去贴,很少再会有人认真的去写、去思考其中的含义。甚至现在的很多孩子都很难分清楚上下联,至于其中的平仄,更是一无所知。
所以,在贴春联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宝宝说一些相关的来历,讲讲有关的小故事,教他们怎么分清楚上下联,还有字句的平仄,这对于开拓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而且很多地区现在还会保留一些像看花灯、庙会这样很古老的传统。可以带着孩子去猜字谜,对对子,在玩的同时去感受一下传统知识的魅力。
春联它不仅是一种流传多年的习俗,它更蕴含着厚重的史学和文学的精华。这些传统的东西不能只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传播它们的深层文化蕴涵。
当然,在带着小孩贴对联,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贴春联的时候会用到胶布、胶水,这些物品一定要放在他们拿不到的地方,不要让他们不小心吃掉或者弄到眼睛里。去庙会的时候也要看好他们,毕竟人那么多,很容易会走散。而且庙会上会有很多小摊,吃的也比较多,孩子看见了难免会嘴馋,适量的吃一些问题也不太大,但是千万不能没有节制地吃,需要控制地还是要控制。
多了解像春联这样的传统文化,配着宝宝一起长大,一起去学新的东西,这样才会更加的有意思。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