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春联-如何贴春联(精选5篇)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26 9:27:13 人气:1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春联 春节 人们 年画 读书

如何贴春联范文第1篇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家家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我爸爸是卖春联的,我何不学卖春联,借此了解我国民间的风俗传统,于是卖春联便成为我寒假中的一项社会实践。

在这段实践生活里,从爸爸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不少传说故事,也掌握了不少有关春联的常识。春联也叫"门对"、"对联"、"春贴",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源于宋,随后因朱元璋的大力提倡而在明代盛行。春联种类很多,依据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家俱、影壁中。

春联不仅是节日的装饰,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寄托,对新春的祝颂。店铺前的春联还起着广告作用,具有宣传效果,因而不同行业的人士对于春联的需求各异。人们在选购春联时,销售者会根据个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特色的春联,例如:茶行可选用“惠风清竹叶,疏月淡松罗”,旅馆选用“乾坤到处皆吾友,风日谁家不是邻”等等。无不既有颂春之情,又和自己的本行密切相关。

贴春联、放鞭炮、贴倒福、贴过门钱,这些在都是春节的传统活动,在这次卖春联的活动中,我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又深深地体验到了春联迷人的魅力,也深深感受到了人们对祖国、对自己的美好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希望。同时我还懂得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传播,历史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是一种文明,它是中国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更应深层地去了解和探索!

如何贴春联范文第2篇

春联又称“门对”、“对子”、“春帖”、“对联”。原出于古代的桃符(门两侧置桃木板以“镇邪”,称为桃符)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宋史?西蜀孟氏》载:“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桃板改为红纸,传说始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那年除夕,传旨要所有公卿士庶人家,户户挂春联。一时哪有这么多桃板,于是就用红纸代替。年年如此,流传下来,过年时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上,就成了一种普通的习俗了。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依据传统习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联的写法大致有三种。一是正对法。让上联与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迎新春应赞猪为宝,辞旧岁莫忘犬看家。二是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三是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叙情,给人一种意味深长之感。如:层层梯田禾谷飘金,道道溪水鱼群荡银。

练习

1.请你写一副以“猪年”为话题的春联。

2. 你知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副春联的典故吗?请叙述。

参考答案

如何贴春联范文第3篇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语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适合春节的气氛。据考证,这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书圣”王羲之的字,人见人爱。有一年除夕,他贴了两次春联都被人揭去,他怕再写又被人揭去,于是就写了副“半成品”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果然没人再揭,年初一天刚亮,他提笔添为“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原来两句晦气之极的词意,变成了吉祥无比的佳句,令人叹为观止。

宋朝宰相吕蒙正,在没有发迹前,家境贫寒,生活窘迫。有一年春节,他在家门前贴了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意指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此联对当时“富连阡陌,贫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现象,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北宋大诗人坡有一年除夕之夜访好友王文甫,见他正在写联,坡便挥毫赠联一副,联语日:“门大要容千骑人;堂深不觉百男喧。”此联一出,观者赞赏不绝,玩味不已。

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题桃符”变成贴春联,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百姓门户。他还“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发现一家阉猪者未贴春联,遂命人取笔墨,亲自挥毫题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联立意新颖,幽默通俗,又是一副切合行业特点的店堂联。由于皇帝的提倡,上行下效,贴春联从此成了欢度新春必不可少的习俗。

明代杰出画家、戏剧家徐文长,新年前夕去亲友家中借钱,路过知县官宅,见门前贴着一副春联,近前一看,上面写着:“瑞雪初霁,爱民若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徐文长心里非常气愤,他知道这贪官依仗朝里有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徐文长回家后,立即裁了两条红纸,在上面各写了四个字,命人于夜间贴在那副春联下边。使春联变为:“瑞雪初霁,爱民若子,金子女子;腊梅怒放,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大年初一早晨人们见了县官门前的对联,个个欢喜,拍手称快,争相传诵。

传说,明朝祝枝山有一年在立春前到一家酒店小酌,店主见名人光临,便取来文房四宝求其撰写对联,润笔权充酒钱。祝枝山是喜欢开玩笑的人,挥毫写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店主看后,心中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顿时笑意转为怒气,欲要指问。祝枝山含笑高声朗诵:“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店主自认才疏学浅,当即置酒敬宾。原来是祝枝山妙借修辞的功能,与店主开了个玩笑。

清朝,山东淄川有个贾财主,腊月三十请小说家蒲松龄写门对,蒲松龄写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谁知他一听火冒三丈:“他妈的穷鬼增什么寿,要增寿就该我娘增寿,改!”蒲松龄说:“对联对偶句,上句改了下旬也要改,不然人家要笑话的。”大年初一,人们看着财主门上的对联,笑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蒲松龄将那对联改成“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有一年除夕,乾隆皇帝听说北京廊坊一家闻名的“内联升鞋店”生意十分萧条,便动御笔写下这样一副对联相赠:“追追追追出穷鬼去;赶赶赶赶进财神来。”文武百官闻此,便常去该店订做靴子,从此使该店名声大振。

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曾为“钱笑呆”写了这样一副春联:“生意如春风;财源似流水。”可那富商不解“春风”、“流水”之意,认为没有突出“钱”与“发财”,要唐伯虎重写,唐伯虎灵机一动就改写成如下俗联:“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飞进飞出;柜里铜钱恰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令人捧腹大笑。

纪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乡里有一家兄弟仨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民间流传着翼王石达开曾为一老剃头匠写春联的故事:有一年除夕,石达开看到一个老剃头匠没有贴春联,便为他写了一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逢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联语诙谐风趣,且又气势凛然,读之不禁毛骨悚然。相传此联贴出后,人们吓得再也不敢请老剃头匠剃头了。

如何贴春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联作用;趣味;写法。

对联是汉语的专利,其它任何语言都没有这个特性。

对联是我国,更是我们汉语言的精粹。每年春节都要有许许多多的对联表达各行各业,各族人民的心愿。什么是对联呢?对联又称对子,还称联语、联句,古时大多刻在柱子上称之为楹联,有时勒于石碑上,用以褒奖功绩,或用以纪念名流,哀挽英雄,辛辣访刺等。在此,我主要谈一谈对联的妙用。

1.对联的鼓励作用

我们的祖先常常用对联来鼓励年轻人努力读书,最有名的对联我看要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副了。另外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两副对联鼓舞了多少中华儿女挑灯夜战,立志成才。

其次有清朝王文治学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明祝枝山的喜书对联是;“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清郑板桥对联;“书从疑处翻成语;文到穷时方有神”。

周恩来总理的处世对联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座右铭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最令人精神振奋的,读来最有宏伟气魄的还要算顾宪成给东林党学院门口写的那一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一个读书人做出了全面的要求,如果一个读书人能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栋梁之才了。上联讲的是,读书人无论政治的风雨声还是自然界的风雨声与读书声都要听得到;下联讲的是做为一个读书人,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甚至到国际时事都要关心,这样的人读书才会有用处。就不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些对联在今天任然有它的现实意义。今天的教育已经成了商业化,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领域的需要。所以新时期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目标是提高全民素质。这就要求老师要更新观念,改变过去学而优则仕的看法,要学会用多把尺子量人。人在社会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锯和镰各有用处。

2.对联的趣味作用

历史上有趣的对联有: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写对联,传下圣旨:“要求每年春节所有庶民各家各户都要在自家的门上贴一副春联”。圣旨传下后,到了年边,朱皇帝下去视察,发现有一家的门上竟敢还不贴春联。立马了解到,这家主人是阉猪的,还没找到代书春联的人,朱皇帝一听,就叫随从找来书具,稍加思索,写出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流传至今,每当人们闲谈时还经常忆起这副对联,那就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不知何时何人在厕所门写了这麽一副也挺生动自然的,那就是“进门三步紧;出门一身松”。写出了人们解手前和解手后的自然状态。

念对联时要有严格的停顿,如下面的对联如果停顿不当,多好的对联,也会被你把它念歪了。如:古时候有个对对联很有造诣的先生路过一家有钱人家门口,这家知道这位老先生很会写对联,于是就请他写了一副贴在大门上,左边一支是;“养猪条条像老鼠个个瘟,”;右边的一支是:“烧酒缸缸好作醋罐罐酸”。横推是;“家业兴旺”。老先生也太自以为是了,写好并贴好也不念给主人家听一听就洋徜而去,这主人家不识字,只好请一识字的过路人帮念一念,多好的对联被他给念歪了。把主人家差点给气死了。他是这样停顿的;“烧酒缸缸好作醋,罐罐酸;养猪条条像老鼠,个个瘟”

另外,对联有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特性。如;古时有一家世代书香门第的人家,父子皆进士,过年时父子就有点傲气,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写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共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多么的骄傲,门庭真是荣耀。可是有一个满腹经论的老学究路过他家门口,看后觉得这人家太狂妄了。要治理一下他父子的傲气,把“士”字底下的一横稍添长就成了“土”字,又在“夫”的左边添上一撇就成了“失”字。老学究走后,主人家一念,怎么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共进土;婆失人,媳失人,婆媳皆失人”。父子俩从此得了个教训,谦谦虚虚地做人了。

还有,古时有一个穷书生经常向朋友及邻居借钱花,总是没法还,时间一长,亲戚和朋友很少与他交往了。一见面就跟他要帐,他只好陪个笑脸,许诺说,再趁两天,到年边一定如数归还,到了大年三十,那么多的帐还是没着落。

只好取出笔砚,写出副对联,大年初一早早的就贴在大门上,自个关好门在家饿睡,早饭后要帐的人在门外越集越多,因看了门上的对联大家都琢磨不透,今早的帐到底拿得着还是拿不着,是个密,因为对联是这样写着,左边一联写到:“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右边的一联写的是:“借新债还旧债借债还债,”横批是“老”字不成“考”字不是的贴着两个字,大概就是“老”字把“匕”的右上角那一小撇去了;和“考”字的“5”上边那 一横去了。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他老先生开开门吗到;有那样议论的,要是老子有一点,还不把你们帐早给还掉,说完又关好门睡觉去了。多少要帐的只好空手散场。

又如;多音多义字“对联”是汉语言的又一特性:“朝朝,朝朝,朝朝朝;行行,行行,行行行。”“长长,长长,长长长。”这些堪称绝对,是否可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不知道。

这样有趣的对联不胜枚举,它在茶余饭后有通筋和络的妙用。多收集,你就能笑口常开,谈笑风生了。那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3.对联的热闹作用

在 广大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黄白喜事时,人们总喜欢贴上几副对联,一是凑凑热闹,二是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习俗。通用春联有;“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商店里贴的是“门迎春夏秋冬客;户纳东西南北财”。做生意的人家爱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大三江。”饭店酒楼贴;“美酒佳肴迎挚友,名楼雅座待高朋”。茶座贴:阵阵清香频入座;人人知己细谈心。”农村合作医疗室贴:“亦中亦西精心疗百病,送医送药热情走万家。”等等。

男女洞房更是少不了对联,通用对联是:“在天愿作比翼鸟;下地乐为连理枝”。“相爱相亲如鱼得水;同心同德似蝶恋花”;“二姓联盟成大礼,百年偕老乐长春”、“不愿如鸳鸯我我卿卿戏浅水;有志学海燕朝朝夕夕搏长风”。在就是灵活多样,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写出妙趣无穷的对联。如一个物理教师与数学老师结合,写一副恰如其分的对联,那就是:“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阳电|阴电异性电性性吸引”、英语老师跟语文老师结合就应写;“A、B、C、D洋为中用;逗、点、句、顿、学贯中西”。横批就是“中西结合”。

通过以上几点拾零我们就可以看出,对联的用处之广,内涵之丰富,变化又相当灵活,我们那怕教语文几十年,总有活到老,学不了的感觉!这是我们汉语言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要创作好它是不易的,在生活中我们只要会应用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要了解他的一些基本规律。

4.对联的访刺作用

我国的科考在明清时到达了高峰,各种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有一些落地秀才写出了很多揭露科考的辛辣对联,如有一副这样写到:“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访刺的是两考官,年老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驳姜还是老的辣的俗语,好事全被小李占尽了。对联的作用之大,我们有责任传承与发扬,下面让我讲讲对联的基本要求

4.1对联的写法

了解平仄对仗,是集比喻、双关、讽刺、夸张,比拟等多种修辞方法于一体的汉语奇葩。

说起对联我们云南人还有无上荣光,清朝时的孙冉翁在大观楼上写了一副180字的长联,堪称天下第一联。赞美了古时昆明滇池的美好自然风光,他是昆明滇池的最好的广告词,自有了这长联后,给春城增添了一件美丽的艳妆,吸引了喜多中外游人,不妨你再来欣赏一下,那简直是太美丽了。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 ,喜茫茫广阔无边。看东骧神峻,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写出滇池景色为王,显示了春城无冬的特点,读来真是脍炙人口。

下联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和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鱼火,两行秋雁,一枕轻霜”。下联以抒发思古之幽情为主。数千年往事,叹英雄何在?读来让人感慨万千,意味无穷。

此副对联,上联与下联平仄大多相反,只有“帻”,“虚”皆平;“看”、“想”皆仄。这几字例外。

如何贴春联范文第5篇

中国是个具有丰富史料可考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其传统节日很多,唯春节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亦称中国年。春节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民族节口,从农历腊月初八(过年盛宴的序曲)算起,至正月十六日(走百病)长达39天。国务院在2006年5月20日将春节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贴年画是历代春节习俗之一,也是年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民谚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意味着年的开始,家家户户就进入了筹备年节的阶段,忙过一年的人们便开始为过年进行各种筹备工作了。买年画、购置年货成为上要内容,年画电有此类选题,如李江鸿绘《选年画》(图1),作品以喜庆的场面、鲜艳的色彩描绘了幸福的农家在年画市场里挑选年画的情景,其艺术感染力极强。再如李林祥、何南绘《幸卒鬲年》(图2),作品表现三口之家在节前购物归来时的喜悦心情,从所购年货中,寓意人们平安、幸福、富余的快乐生活。

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白而发,寓意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吉祥发财。袁大仪绘《喜忙年》(图3)就表现了母女俩在节前高兴地用食色点绘蒸好的春节面食,作品充满了生活情趣。

腊月二十九,是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贴吊钱、贴门神、贴“福”字及挂红灯的日子。贴年画及贴窗花,示意喜庆祥瑞,鲜红的窗花和五颜六色的年画将居室的窗户及墙面装点得红红火火,年味儿极浓。那启明绘《喜看新年画》(图4)以工笔彩绘技法表现了三代之家喜看年画的情景,其绘法细腻,色彩明快,给人以美的感受。过年贴门联、贴门神,以示镇邪、驱鬼和迎接新春大年的到来。门联亦称春联、对联、门对、桃符等。吊钱可贴挂在门楣、窗上框处,以示财源茂盛。另外,各门户张灯结彩,以示亮亮堂堂,门户兴旺。同时,放鞭炮则是一进腊月一直不能缺少的活动。传说放鞭炮是为了驱邪镇妖,以保障百姓生活安宁与幸福。张万臣绘《喜庆丰年》(图5),作品以幸福的儿童为主角,描绘其在布满春联、吊钱、彩灯的门前喜放鞭炮的情景,其人物形神兼备,逗人喜爱。

大年三十是全家人大团圆的日子,这天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度这难忘的时光。天津杨柳青年画代表作《合家欢乐大过新年》(图6)采用多时空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合家欢聚过大年的热闹场面,包饺子、煮饺子、挑水做饭、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一家老少喜庆和谐,其乐融融,年俗味道极浓。

自1983年春节起,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开始逐年举办,将人们锁定在了电视机前,“春晚”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精神美餐。张洪赞绘《阖家欢》(图7)即生动地表现了除夕一家老少三辈儿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喜看“春晚”的场面,引人入胜。另外,张为民绘《同庆丰年》(图8)则描绘了过年时大街上露天演出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文艺,场面热闹,其构图饱满,画法细腻,色彩强烈,充满年节喜庆色彩。

民俗中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新岁开始了。这一天为大拜年,邻里互拜或探亲访友,同时民政部门还组织活动慰问军属,杨作文绘《迎春图》(图9)则表现了一支群众组成的演出队敲锣打鼓地慰问军属的热闹场面,整幅画面层次清楚,动感强,充满活力。

大年初二“姑父节”,路上处处可见“核心家庭”(年轻夫妻携一孩子)大迁徙的现象。尤其是丈夫,更要携带贵重礼鼎,奔赴丈母娘家,即为初二回娘家的风俗。何南绘《新春佳节走娘家》(图10),作品以雪景衬托,寓意瑞雪兆丰年,三口之家拎着厚礼回娘家时的喜悦心情。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节观灯也是中国民间特别的习俗,一般以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十四日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八日为“落灯”。章育青绘《元宵灯》(图11)和魏志刚绘《闹元宵花灯放异彩》(图12)两幅作品分别以全景和近景的方式描绘了正月十五夜群众现灯的热闹情景。

元宵节观灯,儿童们也玩灯,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里面点上蜡烛游玩,这活动的灯成为节日一景。毛云之绘《比花灯》(图13)就以艳丽的色彩、喜庆的构图描绘了儿童在节日里的喜悦,充满了活力。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即将灯谜的谜而写在纸上悬挂于灯上让观灯的人们竞猜,猜中的谜条揭下并有奖。也有的将谜面直接写在绢灯上,灯作为给猜中者的奖励。元宵节猜谜活动由来已久,从宋代就盛行了。杨明绘《猜灯谜》(图14)作品表现了三位小朋友正在深思细想猜灯谜的情景,寓意猜灯谜是有益于智力开发的一项文娱活动,极受人们欢迎。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763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