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版权所有骈文、律诗、对联之对偶论略
作者:刘长焕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第01期内容提要:骈文中的对偶,自刘勰之后,并不被特别关注,而骈文研究的整个历史状况所显示的,大多在骈文的范畴、历史渊源、名家别集、典故考证等方面。骈文中的对偶作为其文体特征,其在文章结构意义上的作用和诗歌以及对联都有着显然的差异。问题还在于,长期以来,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学人对于律诗中的对仗与对联中的对仗所持的基本观点认为:律诗的基本句型由“对联”构成,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因此,对联就相当于将律诗中的这种具有“对仗”特点的句型抽取出来的结果。这种观点屡见于各种学术著作的教科书。本文以为,考察骈文、律诗和对联中的对仗结构,将有利于骈文文本和骈议创作心态与契机的研究,有利于律诗与对联写作与鉴赏的深化。关键词:骈文律诗对联对偶对仗比较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l一25—4骈文是讲究对偶的文体,其以文辞精工,声韵和谐以及造语骈丽为基本特征。自汉魏以降,骈文一直是人们用以抒情、申论和序说的艺术形式。骈文的对偶特点在修辞意义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也非常自然宽松。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唐虞之世,辞未及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然对耳。”刘勰强调对偶的形成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天地万物往往生成在矛盾之中,对立存在,他以“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并非刻意求对为例子来说明对偶在文章写作中的自然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在《丽辞篇》末尾说道:“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载。炳烁联华,镜静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骊”。周振甫先生解释说:“《丽辞》即骈文,讲对偶句,所以承《章句》。”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是就语言的节奏而言的。周振甫先生强调这是“多用四字六字,所以便于构成对偶。古文顺着语气,语言长短错落,多散行。讲骈文的重对偶,讲古文的重散行。不过齐梁时的骈文,在对偶中也夹杂散句,如《丽辞》中‘岂营丽辞,率然对尔’,即散句”。周振甫先生的这段解释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构成对偶的文字根本上不需要特别的理由,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于更多都能构成对偶句,四六和骈文比较,则骈文的节奏音韵更为强烈。周先生以为“岂营丽辞,率然对尔”即是散句,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刘勰这里仍然在讲偶句,并且强调自然而不是刻意经营。这和《丽辞》一开篇强调宇宙间事物“支体必双”、“自然成对”的吻合的。周先生在注释中却又说“营:经营,有意制作。丽辞:对偶文。率然对尔:不经意地成为对偶罢了”。前后的矛盾说明了理解上的不相一致。我们认为,《丽辞》篇主要阐述的是语言而非文体,其对对偶的分类说明即是“内证”,无需申说。当然,六朝骈文经营丽辞以至于靡艳,确实是《丽辞》中所反对的。从刘勰的观点出发,我们不难看出他对骈文中对偶句的操作運用所持的“自然”审美思想。而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在于“造化赋形”的本然和预设,即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对立和联系。刘勰追述到《周易》之“文言…‘系辞”,论其结偶则说:“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用语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这赶时里强凋对偶“妙思”。周振甫先生以为刘勰故意用经典中的对偶和骈文中的对偶比较,是别有用心的,以为这和《宗经》的思想一致。我们以为,这段文字在刘勰的意思看来,与其说是“宗经”不如说是“神思”。《文心雕龙·神思》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始终把对偶作为一种行文的操作手段,而这种手段得依靠“妙思”来进行架构。如果说这是给六朝骈文靡艳之病开了一剂药方的话,那么我们看到的处方则是:“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