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最难的对联180副欣赏(细品3副妙趣横生的极品对联)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4 11:22:19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两个 秀才 下联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细品3副妙趣横生的极品对联,感受古人的文采飞扬,收获非常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错,一定要关注我,点赞我,谢谢热心的朋友们。

第1副对联:发售各项功名,九品起码;检选道地顶子,五色俱全。

清代晚期,卖官鬻爵现象愈演愈烈,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负责买官事宜的“捐局”。

所谓“捐局”,就是清代专门负责捐纳事务的机关。京城有京捐局,地方有外捐局。

谴责小说《文明小史》也记载了这种晚清官场的堕落之风:“不论府城县城,有一个城门,便设立一个捐局。”

毫无疑问,用钱来捐官的人,他们花了大量的价码才捞到一官半职,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等这些捐官上任后,想方设法捞钱,变着法子压榨老百姓,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的有识之士,感叹民生之多艰,痛恨朝廷之腐化,对于“捐局”写下了一副犀利嘲讽而又妙趣横生的对联。

上联说,捐局业务繁忙,经营广泛,从九品官一直往上,都可以售卖,大家可以尽情来购买。

道地和地道意思类似,下联说,清代官员品级以“顶戴花翎”也就是“顶子”为标志,在捐局可以挑选到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地道顶子。

也就是说,捐局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真真正正的买官卖官的场所。

显然,在这一副对联的描述中,堂堂官府的“捐局”变成了闹哄哄、乱糟糟的杂货店。

对联作者巧用才智,把“捐局”的“捐”的实质揭发出来,指出所谓的“捐”就是“买卖”,指出“捐局”的设立是祸国殃民的罪过。

后人看到这副对联,不禁为晚清的老百姓难过,也不由得佩服对联作者的才智。

嬉笑怒骂中,趣味产生了,讽刺产生了,真是绝妙的水平。

第2副对联: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民间故事,古代有两个秀才,一个姓李,一个姓宋,两人一起上京赶考。

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两人遇见一个喝水休息的老和尚,就上前问话:“老和尚,去京城应该走哪条路?”

老和尚认为这两个秀才没有礼貌,故意刁难两人:“问路可以,但要先对出贫僧的上联。如果对不出下来,两位施主还是打道回府,别去京城丢人现眼了。”

李秀才和宋秀才怎么会瞧得起这个老和尚,自报家门后,轻蔑表示:“有什么狗屁对联,赶紧说出来,我们两个大才子还要赶路呢。”

老和尚听到这两个秀才的名字,心头一动,笑眯眯地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两个秀才一听,瞬间傻眼了。

完了,芭比Q了,这是遇见高人了!

这个上联看上去简单,但是相当刁钻。

首先,上联用了汉字的字形特点,“李”字的“木”在上部,而“宋”字的“木”在下面,所谓“木头木脚”,恰恰是对李和宋两个字的字形的一种概括归纳。

同时呢,木头木脚也可以当成老和尚对两个秀才的“嘲讽”,说这两个秀才是“朽木不可雕也”,指桑骂槐,相当犀利。

两个秀才面红耳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真是对不出下联。

所谓技不如人,自取其辱,两个秀才从来都是自命不凡,今天总算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惭愧难当,赶紧灰溜溜离开了。

虽然这两个秀才没有信守承诺,绕道远行,还是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结果无悬念,耿耿于怀的两个秀才一起名落孙山,场面十分尴尬。

这两人花了大半辈子,请教了众多才子高人,也对不出合适的下联,实在是郁闷无比。

渐渐地,这个上联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老百姓口中的“绝对”。

一直到后来,有个才子发现镇上有两户人家同时嫁女儿,一个新娘子姓龚,一个新娘子姓庞。

才子灵机一动,巧妙对出下联:“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从字形上来说,这个下联算是比较巧妙的,符合汉字的特点,与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从一语双关和指桑骂槐的角度来说,下联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显得有些牵强,缺乏一种额外的寓意。

“龙首龙身”的两个小娘子,简直不是人,是怪物了,这莫非是故意让两个新娘子难堪吗?

所以,这副对联其实还是上联更加妙,而下联只是一种无奈之举。

如果朋友们中间有对联高手,不妨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对出一个更加巧妙的下联哦。

第3副对联: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是某处茶馆的对联。别看对联的用词通俗易懂,却有茶香酒香,有禅意诗意,令人感受到欢乐幽默的巧思,感受到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首先,对联用“去”和“来”的对比,体现了茶馆卖茶又卖酒的特点,又符合茶馆顾客“来去匆匆”的特征。

其次,上联的“忙里偷闲”,是一种巧妙的转折。下联的“苦中取乐”,是一种独特的感悟。

甚至可以说,忙里偷闲的态度就是苦中作乐,苦中作乐的做法就是忙里偷闲,两者并无绝对区别。

联系到茶馆售卖酒和茶,“忙里偷闲”和“苦中取乐”更是照应到茶馆的买卖,可谓趣味多多,水平高高了。

大家对这些对联如何看待呢?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5344.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