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学诗词读读书"观赏更多精彩内容
几丛花,几拳石,几池水,小园有山水。一瓯茶,一炉香,一卷书,小室有天地。一方砚,一部帖,一幅画,小桌有乾川。对古人来说,芥子粒中可纳须弥,容膝之室能见天地,纵使方寸之间,仍可自在遨游。
摄影| 谁最中国
芥子园,地止一丘,仅三亩,
状微小,故名芥子,但能纳须弥。
历史上的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的居所。
园子虽小,但在李渔精心地布置下,
使得园中一轩、一阁、一丘、
一山、一水,一一俱全。
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
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
摄影| 谁最中国
金陵的夏日炎热难耐,
李渔索性就种了一片芭蕉和竹子,
天然的清凉与雅致在园中依然可得。
不仅如此,李渔还养了海棠、
桂花、山茶花、梅花,
四季的花事,都能在园中看到。
李渔说:虽然样样皆小,
但那些只有山居才得以围绕身边的物与事,
在这园子里,都有。
摄影| 谁最中国
李渔一生没有做官,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生活一直很拮据。但有了芥子园后,他组戏班演出、开出版局,创作出版了《闲情偶寄》、《芥子园画谱》,芥子园也因此声名鹊起。清代文学家钱泳说:“园亭不在宽广,不在华丽,总视主人以传。”园子的样貌都是居于其中的主人所决定的。李渔给园子起名“芥子”,取自“纳须弥于芥子”一句。虽如芥菜籽一般微小,但可容纳一座须弥山。一如李渔的心,山水与盛景并存。
摄影| 谁最中国
项脊轩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书斋。归有光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迅速败落。正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人间忧难,开始奋发读书。而散文《项脊轩志》正是他对母亲,家庭和书斋生活的回忆。
摄影| 谁最中国
项脊轩很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而且常常漏雨,光线也不好。于是归有光就在院里种上兰花、桂花、竹子,旧时的栏杆瞬间就增加了光彩。他又把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只是静静地打坐,而且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煞是可爱。
摄影| 谁最中国
项脊轩虽简陋,仅能容膝,但在归有光的眼中和心里却充满生机与诗意。古人说,宽窄系之寸心,意宽者,斗室广于两间。倪瓒的画里有“容膝斋”,张岱在自家倾颓的废基上建造了“梅花书屋”。乾隆皇帝纵然有偌大的紫禁城,而让他感到身心俱安的,也只有那四点八平米的三希堂。内心宽广时,即便是容膝之斋,也能见天地万物。
古人的书桌上摆着砚台,镇纸,笔洗、笔筒、香炉、菖蒲等各种文玩。而且写字时要闻香,画画时要喝茶,闲坐时还要观画,于是就有了册页卷轴,卧以游之。
梅清《黄山十二景之一》局部
古人的画追求气韵生动,画上留下的,不只是一瞬一幕,而是流动着的目光,让视线与心灵在宇宙山川里畅游。眼睛里能看到山色,耳朵里能听到风声泉声与树木摇落声,还有心中因这种种感受而升腾起来的思绪,都映在画上。
梅清《黄山十二景之一》局部
在大画家梅清的《黄山十二景》中便可感受到这番畅游的乐趣。或与友人一同登山,看峭拔秀美的苍松。或独自面对崖间顺流的瀑布静坐。或在茅草屋里观变幻无穷的云烟。虽未到黄山,已然身临其境,已得黄山之气、之情、之灵。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学学诗词读读书"观赏更多精彩内容
梅清《黄山十二景之一》局部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方寸之间,宽窄自如。方寸之间,遨游万物。于是,一个园子能见山水自然,一个书斋能见天地诗意,一幅画可遨游万物乾川。不得不说,这世间一切人情、动静、进退的平衡法则,都在这方寸之间演练着。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