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精选5篇)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2 8:44:13 人气:11 加入收藏 标签:形象 描写 下联 对联 作者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范文第1篇

下联:无缘难入解脱门

上联:一池浓墨盛砚底

下联:万木长毫挺笔端

上联:进退一身关社稷

下联:英灵千古镇湖山

上联:桑柘几家湖上社

下联:芙蓉十里水边城

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联:半入江风半入云

上联:喜无樵子复观奕

下联:怕有渔郎来问津

上联: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

下联: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上联: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下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上联:明月自来去,绕廓荷花三十里

下联:空潭无古今,拂城扬柳一千株

上联: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下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上联: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下联: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上联:风清华表翔无鹤,云护佳城关玉鱼

下联: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

上联:石室云开,风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下联: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上联:石为迎宾开口笑

下联:山能作主乐天成

上联:中隐春深飞野鹤

下联:岩泉石瘦响寒林

上联: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下联: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上联: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下联: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范文第2篇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范文第3篇

归省xǐng

踱duó步

怠dài慢

絮叨xù dāo

潺潺 chán chán

凫fú水

不惮dàn

撺掇cuān duo

皎jiǎo洁

屹yì立

茶峒dòng

踊跃yǒng yuè

干燥zào

擂léi鼓

泅qiú水

蘸zhàn酒

糁shēn儿

涿zhuō州

鬏jiū

阖hé家

烙lào印

簸箕bò ji

澄chénɡ清

疙瘩ɡē da

抠kōu

晾晒

黄晕yùn

酝酿yùn niànɡ

蓑suō衣

抖擞sǒu

葱茏lóng

黛dài色

贮zhù藏

迸bèng发

遗憾hàn

磅礴 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苦涩sè

髻jì

镶xiānɡ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不识好歹

呐喊助威

赏心悦目

返老还童

邪魔鬼祟

念念有词

七嘴八舌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繁花嫩叶

轻飞曼舞

承前启后

蓬蓬勃发

闲情逸致

宛转嘹亮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不识好歹: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2.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事物而心情舒畅。

3.念念有词: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4.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5.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打扮艳丽。

6.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的“社”原指土地庙或土地神,“社戏”是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2.《端午日》的作者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小说。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仅在小学受过正规教育,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予的。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3.《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刘绍棠,中国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刘绍棠因受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从而走上了乡土文学之路。他的作品通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他创作了洋洋洒洒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4.《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海,长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以散文闻名,其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录于《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其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5.《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勤奋好学,博览奇书,一生足迹遍及半个北部中国,在此基础上撰著的《水经注》四十卷,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历来研究《水经注》已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郦学”。郦道元写景,遣词精当,“词组只字,妙绝古今”,或用白描,或施浓彩,疏落有致,都能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意境。《水经注》文章清丽,富于变化,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著作。《水经注》还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也深受郦道元的影响。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这是苏轼对《水经注》文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的赞赏。

6.《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有“语言大师”的称号,一生写了800余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等。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所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广泛,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并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7.《夏》的作者是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木有灵,水石有韵。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伟人、名人题材的写作,其作品《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8.对联常识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意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意,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五、背诵下列语句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7.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六、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缺)

2.词类活用

乘奔御风 (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3.古今异义

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如果;今义:自从)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以疾也 (古义:不如;今义:不因或不靠)

4.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断)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 哀转久绝(消失)

5.重点字词

略无(完全没有) 飞漱(飞泻冲荡) 沿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良多(确实很多) 涧肃(山涧寂静) 属引(连续不断,引:延长)

6.重要译句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翻译: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的确是趣味无穷啊。

七、鉴赏下列古诗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诗人敏锐地抓住了最具早春特色的景物——如酥的小雨、朦胧的草色,运用比喻、对比、反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恬淡、情趣盎然的早春图。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酥”就是奶油之义。经受如酥小雨的滋润,草色清新、柔嫩,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之美。“草色遥看近却无”,兼摄远近之景,传神地描绘出早春之色,表现了诗人在久盼中突见草色的无限喜悦之情。“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又在早春。早春时节的草色是柔嫩的,更是娇贵的。诗的结尾说 “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早春的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绿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一对比,更加反衬出了早春的特征。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在这首词中,写晴,作者抓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明月、清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稻花香,既写出了所见、所闻,又写出了所嗅,使人如身临其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出了农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写得有景,有声,有情,三者水融,真是情景相生,声情并茂。

写雨,既有层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再以“两三点雨山前”写骤雨来临,最后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他想起了“社林”边的“茅店”,可那是“旧时”,不知现在在否。等他转过“溪桥”,“茅店”忽现!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见”一词,把人物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再现出来。这一句写得灵活、轻快,富有情趣,读后,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历历如在目前。

3.《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范文第4篇

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

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全联雅切实景,极富趣味。每句首尾蝉联,有上递下接之趣,韵味丰富,文字也对得非常工巧,写出了小江桥与大善塔的相映成趣之美。

南昌状元桥,因清代乾隆年间的戴衢亨中状元后,衣锦还乡路过此桥题写而得名,桥联为:

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此联浅而不俗,耐人寻味。戴衢亨才华出众,可是县官有眼无珠,使得他三十岁还没考取功名,只得捐了个秀才去乡试。后来戴衢亨从乡试到殿试一路过关斩将,凭着满腹奇才连中三元,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戴衢亨有感于赴考的不平道路,为了警告那些忌才如敌的庸官,就在桥上题了这副对联。此联堪称明白如话、流畅如歌,自然贴切、珠联璧合。

位于苏州虎丘山不远处的普济桥,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是山塘街上的佳景之一。桥联为:

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

西瞻虎阜,云藏塔影立孤峰。

此联的上联写东边的风貌,眺望七里山塘绿水环绕、河街相依,粉墙黛瓦一片繁荣。下联写西边的景色,那虎丘山上的云岩寺塔耸入白云深处,如一座青峰雄伟屹立。将山水与小河、石桥与古塔融为一体,描绘出一派水乡风光。

江苏省的同里古镇上,有一座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的渡船桥,其桥联为:

春入船唇流水绿;

人归渡口夕阳红。

自古写春的名句很多,但此联“春入船唇”的写法就很是新颖。春光融融,绿水涟涟,斜阳映红,渔歌唱晚,在这诗情画意的环境中赏景咏联,使人顿生美妙的联想。

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建于金朝,是华北最长的古代石联拱桥,以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其桥联为:

晓月照卢沟,大河曾流泪和血;

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此联的拟人手法运用很成功,写的是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的血泪历史,用以策人警醒,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是一副饱含感情写史的好对联。

颐和园里的17孔桥,如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的碧波之上,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是我国园林建筑中最大的石桥,清乾隆帝为其题写两副对联,分别是: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远空。

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

晴光缅明圣,软风新柳春堤。

其中第二副对联借用湖南“潇湘八景”与杭州“西湖十景”中的相似景致,赞颂17孔桥的春日胜景。妩媚动人的诗情画意,让无数游客为之向往。

峭拔秀丽的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有一座“仙人桥”,其桥联是:

想上去吗?上去便能通碧落;

快下来吧!下来难免坠红尘。

此联相当幽默风趣,运用夸张手法把“仙人桥”想象成上可以通往天国的仙境,下可以到达凡人的民间。对官场名利之徒、患得患失之人,也是一种讽刺与规诫。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其桥联是: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上联描写桥的轻盈、秀逸之美,将桥身倒映水中的形象比作碧玉之环,河水潺潺流逝,犹如穿环而过,描摹逼真。下联写出其稳重、雄伟之状,把拱桥比作苍龙卧波,将桥上行人比作在苍龙背上行走。如此描绘,简直把静态的赵州桥写活了。

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的北京颐和园绣漪桥,其桥联也是乾隆皇帝撰写的: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此联以“螺黛”形容拱桥的倒影,“银盆”比喻湖水,“碧岫”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绿峰峦,动态跃然。短短十八字就把拱桥附近的湖面描绘出一幅美景,用词十分贴切工整。

河南许昌有一座灞陵桥,千古流传的三国名将关羽曾在此辞曹挑袍、义返蜀国,灞陵桥因而名扬全国。其桥联为:

灞桥自古有行人,问谁策马而驰,传名不朽;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范文第5篇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 塞

马 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概括诗歌所塑造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注意诗歌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描写,首句刻画出人物的英姿勃发、信心百倍;第二句突出人物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形象;第三句的“卷旗夜劫”又表现出戍边将士有勇有谋;末句“乱斫”“缺宝刀”又刻画出他们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答案: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邹明府的形象要抓住诗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通过写马的瘦弱来表现邹明府为官的清廉;“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是说邹明府为偿还欠债,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期满了伴着他的还是那些书;“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景物描写来赏析,所以回答时要从景入手,先回答写了哪些景,具有什么特点;而“人”是在这种景中活动的,所以这种景就自然烘托出具有相应特点的“人”。

答案: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形容冷辉,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注】多病不胜衣。沙子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 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苏轼描写沈郎的形象有何深意?试简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要分析词人塑造沈郎形象的深意,首先须分析沈郎的形象特点:“多病不胜衣”见其身世浮沉,境遇落魄;“不闻鸿雁信”“时听鹧鸪啼”表现其思念亲友,忧伤、寂寞的情怀。另外,借助注释又可知词人是想借沈郎自比。

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自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寂寞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 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注】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 然:通“燃”。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4820.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