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1
【春天的对联】
上联:香梅含苞怒放 下联:瑞雪吐絮迎春
上联:潇潇春雨润桃李 下联:柳绿栎红新岁月
上联:雄鸡三唱送腊去 下联:喜鹊一声迎春来
上联:旭日横空出世 下联:腊梅做雪迎春
上联:一年春作首 下联:百事国为先
上联:一枝红杏沾春雨 下联:海峡同浇统一花
上联:渔歌唱平千顷浪 下联:螺号唤醒万家春
上联:崭新岁月春天地 下联:喜庆年头寿山川
上联:最是一年春好处 下联:乐为两岸月圆时
上联:昨夜春风入户 下联:今朝喜气盈门
上联:常将竹叶报平安 下联:年华潇洒莫蹉跎
上联:春到碧桃树上 下联:莺歌绿柳楼前
上联:春到山乡处处喜 下联:喜临农家院院春
上联:春风送春处处春*美 下联: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上联:春入春天春不老 下联:福临福地福无疆
上联:春自寒梅唤起 下联:香由乳燕衔来
上联:冬去山明水秀 下联:春来鸟语花香
上联:共庆春回大地 下联:同歌喜到人间
上联:户户金花报喜 下联:家家紫燕迎春
上联:华夏龙兴 下联:阳春燕舞
上联:华夏年年腾骏业 下联:新春岁岁展宏图
上联:江山千古秀 下联:社稷万年春
上联:江山万里如画 下联:神州四时皆春
上联:腊尽千门暖 下联:春归万物苏
上联:千山齐唱迎春曲 下联:万水同吟幸福歌
上联:庆丰收全家欢乐 下联:迎新春满院生辉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2
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将景物写得形象生动逼真,从而达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的艺术效果呢?
一、立即抓住写作主体
“主体”即指作文题中的描写对象。见到写景状物的题目,要立即选准观察点,抓住题目中要求描写的景和物进行分析,分析主体的特点,描绘主体的形象。抓主体也就是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体,就突出了特点,文章就不会走题。这样,思维就不会涣散,写作速度也就加快了。譬如写《故乡的吊桥》、《高高的脚手架》、《人民英雄纪念碑》、《河边垂柳》等题目,见到题目,丝毫也不要犹豫,立即抓住“吊桥”、“脚手架”、“英雄纪念碑”、“垂柳”等题目中要求描写的主体物,分析它们的特点,瞬间便可下笔写作。
二、描摹景物主要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特点。状物作文,应力求所写事物形象逼真,让人如见其物之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抓住物体的个性特征来描绘,这样才能使读者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描虎不能像猫,画叶不能像花”。由于物体的类型不同形态习性各异,因此我们在描摹物体时,就要抓住它们与众不同的特征加以描绘,才能把其写真写活,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写景状物的基本功。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把鹅状写得准确传神,吟咏该诗,一幅“春鹅戏水”的水彩画就历历在目。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以为就是得力于“白、绿、红、青”四个表色彩的词语准确地再现了描写对象,从而产生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三、局部描写也要仔细刻画
如果不写“细”处,一味写全局大部,文章就会患“贫血症”。一些学生写景状物三言两语,寥寥几笔。虽然准确,但空洞无物。观察景物要尽量细一些,角度多一些,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写景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像流动的瀑布,而且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文章才会具体,内容才会丰富。观之要洞烛幽微,明察秋毫,使景物纤毫毕现。
四、围绕主体迅速辐射联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写景状物不能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很多学生面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觉得无话可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写联系物的方法。所谓迅速辐射联系,就是说抓住主体物以后,要尽快找到主体物的联系物。只写主体物会显得单调,内容贫乏,一写联系物,文章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辐射联系,就是说以主体物为中心,观察点移向主体物的周围事物,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找联系物。比如写《家乡的小河》,除了写小河这个主体物之外,还可以写河中的鱼虾、鹅卵石,河上的小桥,河边的树木,等等。
五、借助各种感官的不同体验展现景物特点
观察,不仅要看,而且要听、闻、摸,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多方面把握事物的特征,以便真实、细致地进行描写。
如朱自清《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这几句对春天美景的描写文字,以花、蜜蜂、蝴蝶、小鸟、风为关照对象,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写起,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红的、粉的、白的、闹着、飞来飞去、抚摸、酝酿、呼朋引伴、应和”等形容词和动词,把它们的“春”态写得生动可感,赋予了春天青春少年般地健康、活力等生命特征。这样,春天的景色就从形、声、味、色各方面显现了出来。在朱自清笔下,春的景色借助人各种感观的体验,以及作者精心的体味,完成了从植物到动物的状写,使景状物达到了极致。
六、利用多种修辞手法丰富景物内涵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3
比较阅读,就是运用求同和求异的思维方法,将几篇内容和形式上相互有联系的读物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比较才能鉴别”,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们的本质特点。
首先,要选好比较对象。选择比较读物的原则是要有内容可比较,要善于从不同的读物中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各种联系,并从中抓住主要联系,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比较对象。比较对象可以是已读过的较熟悉的读物,也可以是未读过的读物,只要是相同点较多的都可以。如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个是咏春,一个是绘冬。两文描写的对象不同,但给人的感受以及表现手法却有很多相同之处:1.都给人以温馨之感。《春》中的“春”,春意浓浓;《济南的冬天》之“冬”,是温暖如春。2.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春》按照盼春、绘春、赞春来写,《济南的冬天》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3.都着眼于对象的整体描写。《春》从不同的角度具体描绘五幅图画,《济南的冬天》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色。4.都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5.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都总领全文,开启下文,中间都转入具体描写,结尾则总括全文。
第二,要确定比较范围。比较范围主要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指读物的题材、人物、事件、环境、主题,形式指体裁、结构、线索、人称、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与刘禹锡的《陋室铭》在主题上都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以优美的骈句表情达意。这就可确定两文比较的范围: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比较的读物在内容上相似点较多,就可以确定比较的范围。如果文章可以比较的内容很多,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重点内容比较即可。
第三,考虑确定比较点。即进行具体分析,用求同求异的思维方法,从总体上找出共同点,从具体上找出不同点。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和的《卜算子 咏梅》同中有异,各有风韵。陆游的“梅”是清幽绝俗的白梅。词人托梅寄志,表现了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的“梅”是怒放枝头的红梅。作品表现出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精神,歌颂了革命者敢于斗争、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境界。两词有许多共同之处: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表现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赞美了梅花的高尚品格。4.两位词人都以梅花自比,托梅寄志。两词也有明显不同之处:1.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的“梅”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它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的“梅”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它象征了革命者面临巨大困难时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2.两词的感情基调不同。陆游这首词低调孤高,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这首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4
一、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
写景的关键方法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每个景物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善于细心观察,找到最能凸现景物特点之处。要想准确找到景物的特点,就要有一双慧眼。在观察景物时应选好观察点,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等等,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深入的观察,搜索不同景物的独到之处,寻觅景物的特点。同样是树,森林中的和道路旁的树的颜色、枝干就是不同;同样是水,查干湖的水和松花江的水姿态各异。观察时间不同,景物状态也是不同的。《济南的冬天》里,老舍以抒情的笔调描写济南冬天的温晴天气,它和北风呼啸的北方冬天相比是沉静的,温柔的。抓住济南地形的特点,三面环山,这和北方的平原地区是有极大不同的,更能凸显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济南冬天的山是秀气、美妙的,作者抓住小山的不同地段雪的特点,有点有面、稀稀疏疏、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幅济南冬天小山卧雪图,美丽画卷展开而来,则是巧妙绝伦的树尖顶雪,想象奇特的蓝天嵌雪,多姿多彩的山坡饰雪,迷人惬意的山腰羞雪。说到这里就能看到济南冬天的雪真是让人浮想联翩,留连往返。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致那就是充满生机的碧水和蓝天相应,作者称它为蓝水晶。一片碧水流着满水的温柔,一片暖意中衬着那惹眼的、动人的绿,绿藻含情,柔柳带羞。澄澈的河水、清亮的天空,在水天相接处老舍让我们看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柔美,这就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它是写景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范例。
二、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
要抓住景物特征,更需要学会用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从景物的不同方面整体全面的描写刻画。这就要调动灵敏的听觉、敏感的嗅觉、触觉等。具体说来,视觉是靠眼睛观察感知景物的具体颜色、形状形态、结构特点等;听觉则是依靠耳朵来辨别景物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味觉是体验到景物本身的味道,有的汁液是酸酸的,有的水果是甜甜的,有的食物是辣辣的等等;触觉则是通过触摸感受到景物的冷暖、物品的软硬、厚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湿漉漉的还是干爽爽的……描写景物要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才会使景物形成立体感觉,给人以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美感。《春》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作者则是采用多种感官描写春天的景物的。首先描写春草,在人们无暇顾及时悄然“钻”出来,颜色是一派碧绿,整体的形态仔细看时是“嫩嫩的”,放眼望去,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作者转为触觉描写,通过几个连续的动作,使人感受到春草的柔软、可爱。其次描写春花,作者通过视觉描写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春花竞相开放的缤纷状态,看到五颜六色怒放的春花,又从嗅觉感知到春花的怡人香气。再次描写春风,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温柔可亲,又从嗅觉写春风中混杂的各种新鲜气息,再从听觉写鸟儿的嬉戏、牧童的短笛。这无疑都在展示春天的热闹与生机。然后描写春雨,从视觉写春雨细细密密、绵绵不断,在春雨的洗礼下,春草颜色更鲜。在静静的夜晚,人们都在默默的感受春雨的美好、甘甜。作者借助各种感官细腻生动地描写春天,令人为之叹服。
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要使所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逼真,除了调动各种感官,还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可以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夸张等,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使景物人格化,赋予静态的事物以灵性,让读者看到生命的旺盛。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贴切生动的比喻和排比更加突出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它是那样细,又是那样亮,让人置身春雨之中,倍感春雨的美妙。同样,《济南的冬天》老舍则是运用较多的拟人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如春,生动可感,“那水呢,……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此处,作者把水赋予人格化,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冬天的暖意,又把垂柳拟人化,更能展现济南冬天的生机和活力。
朱自清的《春》中这样写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寥寥几字,就把桃花的红艳、杏花的明丽、梨花的素雅写得十分生动。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栩栩如生。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小山上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清幽、恬静,活灵活现。又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5
一、善于点拨学生向文学艺术作品学习丰富的想象
让学生多了解文学艺术作品对培养想象的作用。我告诉学生,诗人和画家常常被认为是具有最丰富的想象力的。诗人和画家正是用他们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如我在教《汉江临眺》这首诗时,其中有两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两句时,启发学生:“诗人王维的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请你展开想象,在你的头脑中将会出现一幅什么画面?”这两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若有若无,时隐时现”,后面两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
诗人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察、诗人的思考、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他巧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干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象并描述诗中所展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善于激发学生头脑中的记忆。让他们再现生活中的经历,以展开想象
如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文中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有一段文字写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用两手攀着上面……显出努力的样子。”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再想象一下自己的父亲在平时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加深了学生头脑中对父亲背影的印象,更能让学生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三、善于通过点拨启迪来引导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6
1. 藏头增趣味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全诗每句的头一个字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或人名,或地名,或一句祝福,等等。
例:明兮暮色虎下岭,日落西天惊百兽。恩泽似海不相忘,典叩苍昊与山君。最喜雨林物资丰,爱屋及乌是猛虎。老来享乐不孤独,虎啸神州傲称王。(诗《咏虎》)
这首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明日恩典,最爱老虎”的意思,读来妙趣横生,饶有兴味。
2. 夸张显特征
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例:双睛忽动飞电回,层崖长啸阴风来。(选自陆游诗《虎洞》)
眼睛圆睁,竟令闪电回避,长啸一声,引来阴风阵阵,令人毛骨悚然。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威猛,令人生畏。
3. 反复表真情
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语句的修辞手法,叫做反复,又叫复辞。
例: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虎年喜虎劲攻关夺隘皆如虎,春节焕春光绣水描山总是春。
这两副对联中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每一副联中都含有三个“春”字和三个“虎”字,新颖的形式写出了虎年新春的喜庆,表达了对虎年虎气冲天的希冀。
4. 比喻添生动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进行描写的修辞方法。
例: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选自乾隆诗《高其佩指头画虎》)
这里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老虎发怒犹如老鹰举利爪,睁大眼睛如霹雳一般犀利,生动地写出了老虎雄威,也表现出了高其佩用指头画老虎本领的高超。
5. 借喻含深意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例: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这幅对联中,借“拦路虎”比喻前进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借“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蕴含丰富。正好“拦路虎”“老黄牛”这两个俗语与虎年、牛年相对应,这副对联确实很显功力。
6. 仿拟添幽默
仿拟就是对名言、警句、诗歌、台词等进行部分内容上的改造。使用仿拟手法可以“省工省料”,横添几分幽默。
例:陕西镇坪周正龙,假话骗尽英雄。年画老虎转头空。(网友作《临江仙》)
作者在这里仿拟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讽刺了曾经轰动一时的“周老虎事件”,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7. 拟人增色彩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增添色彩感情。
例: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迎春衔福来。
昂首高歌、迎春衔福等都是人的动作,却放在牛、虎的身上来进行描写。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辞旧迎新的喜庆祝福,也表达了对牛、虎的喜爱。
8. 对偶出工整
我国古代诗歌中,对偶几乎是必用的手法,它使诗歌整齐、精炼。对联中更是常用对偶。学用对偶手法就是学习语言的锤炼功夫。
例: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选自唐代储光羲诗《猛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