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描写春天的对联(精选5篇)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2 8:12:28 人气:8 加入收藏 标签:描写 景物 观察 作者 诗人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第1篇

【描写春天的对联锦集】

港澳归帆在望 迎春丹青焕彩

台澎去雁将回 辞岁翰墨飘香

庆三阳开泰 绿柳迎春舞 民富九州乐

喜万象更新 红花应节开 国强五岳高

山河舒锦绣 池塘喜夜雨 天寒梅骨傲

桃李竞芳菲 庭院醉春风 风暖草心香

春风迎顾客 民奔小康路 勤劳携福至

淑气溢商场 国臻大治年 科技引财来

碧水流新韵 花随春意发 九州开泰运

青山笼彩霞 富自政通来 万福启春华

芳草连天碧 柳眼凝眉绿 乙颂初阳岁

春花遍地红 桃腮映面红 亥迎多福春

九州花似锦 春花含笑意 有天皆丽日

五岭诗如云 爆竹播欢声 无地不春风

时雨随风到 两岸同期一统 守法才能执政

好花应讯开 九州共乐三春 无私方可当官

天上月明千里共 喜看五湖添秀色 勤俭持身境福禄

人间春*九州同 欣闻三峡放高歌 辛劳致富享吉祥

刚尝盛世开怀酒 物换星移辞腊去 强国安邦明法制

又赋春风得意诗 风和日丽送春来 富民兴业在官廉

莺梭织出添花锦 一腔热血开新宇 人寿年丰歌盛世

燕剪裁来特色春 满面春风步小康 山欢水笑庆新春

小康生活蕊中蜜 绿柳千条征淑气 北国冰封笼大地

大富前程锦上花 红梅万点缀新春 南疆雪化始新春

万里和风吹柳绿 丽日驱寒梅早放 玉树暖迎沧海日

九州春*映桃红 春风送暖柳先舒 珠花光动锦城春

花随春到遍天下 只因一夜春风到 虎踞龙盘雄宇宙

福同岁至满人间 顿教满园瑞草喧 山青水秀壮乾坤

春风轻拂千山绿 风前始觉苍松劲 凤啭高梧迎百福

旭日东升万里红 雪后方知翠柏贞 燕翔华厦乐三春

风回山野波争舞 尊师重教兴伟业 窗前细雨传春讯

春到人间花怒开 富国强民谱新章 枝上黄鹂送好音

江山似画莺啼序 山河有幸花争放 新春喜饮丰收酒

岁月如诗蝶恋花 天地无私春又归 佳节乐吟改革诗

春来处处绿成海 两手茧花芳岁月 商业繁荣迎客笑

花放枝枝红到楼 一身农艺富山乡 药都珍草祝人康

惠民应遵千章法 彩龙起舞迎春到 花发三春春汛早

兴国须读三卷书 金凤腾飞报喜来 楫击四海海潮高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第2篇

一、描写的作用不同

让我们来看下边的两个例子:

(一)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香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以上是《春》中的两段景物描写。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欣喜之情。作者又写了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鲜花的争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

2.“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以上是梁衡《晋祠》中的一段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说明的对象作了形象化的描写。用比喻写出山的巍峨与绵长;用拟人写出晋祠依偎在悬翁山中的情态;又用对偶句铺陈春秋山景,引人入胜。

(二)甲、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向上(1)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乙、云还没铺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跟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是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2)。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3)开一块,露出一大片雪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才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4)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历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5)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为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对以上两段描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段都写暴雨,甲段意在介绍知识,乙段则描绘环境,衬托人物;甲段写暴雨,着重写由积雨云的变化过程、状态及形成暴雨的征兆,乙段正面描绘暴风雨的猛烈,语言中带有强烈的感彩。

通过以上几个语段的分析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对人、事、物起到交待活动背景,渲染环境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抒发作者感情等作用,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则主要是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描绘,其目的只是在于具体地说明事物,描写的作用是单方面的。以上是记叙文描写与说明文描写的不同处之一。

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不同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第3篇

如何把景物描写具体呢?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第一.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如《春》中写春花,就抓住了花的“形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的“颜色”――虹的像火.粉的像霞,自的像雪。花的“味”――甜。

第二.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合。如《与朱元思书》)中写长江水,先写静态的“十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观无碍”,再写动态的“急端甚箭,猩浪若奔”。具体写出了物的多变。

第三 以相关的景物加以烘托。如《十月潭记》中水中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游鱼”,以及照在潭底的“日光”来村托出水的清澈透亮。

第四 从不同角度描述。对同一景物进行观察,俯视、仰视、远眺等不同角度,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从不同角度去描述可使这个物有立体感。如(老山界)先仰视“从^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天到天上… ”:再俯视“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亮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仰生姿,写出^的陡峭。

第五.用动人的全部感觉系统。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相通的,对于不能从视觉角度感受的物,可从别的感觉角度去描写。如《春》中写春风,就运用了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风温柔的特点。

第六 巧用联想、想象。丰富想象可化平淡为奇特、可以使内容更丰富.意境更深。如《济的冬天》中作者把济南城由^围绕的地理环境,想象成小山流满了温情,把济南当成一个婴儿,呵扩看。景物描写 具体化的方法昊锦花

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往往都离不开帚物描写,因为景物描写能巧妙地交代事件发生时间,泼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作者的情感,甚至暗示主题思想。

如何把景物描写具体呢?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第一.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如《春》中写春花,就抓住了花的“形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的“颜色”――虹的像火.粉的像霞,自的像雪。花的“味”――甜。

第二.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合。如《与朱元思书》)中写长江水,先写静态的“十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观无碍”,再写动态的“急端甚箭,猩浪若奔”。具体写出了物的多变。

第三 以相关的景物加以烘托。如《十月潭记》中水中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游鱼”,以及照在潭底的“日光”来村托出水的清澈透亮。

第四 从不同角度描述。对同一景物进行观察,俯视、仰视、远眺等不同角度,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从不同角度去描述可使这个物有立体感。如(老山界)先仰视“从^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天到天上… ”:再俯视“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亮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仰生姿,写出^的陡峭。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第4篇

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性文体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说中,作者常常以景物描写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以及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在游记、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比如,朱自清散文《春》,不论是写春的情态,或是写绿绿的春草、鲜艳的春花、轻柔的春风、细细的春雨。都倾注着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描写景物,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当然,观察,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宋代的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个景点,由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如俯瞰、仰视、平视、远看、近观等。各有其特点。定点观察可以抓住景物的某种特点,多角度观察则能够全面感受。

观察以视觉活动为主,但并不仅限于视觉。为了把握观察对象多种多样的属性,往往需要多种器官联合活动。也就是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外界事物,同时还须用其他感觉器官去接触外界事物,如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舌头去尝,用皮肤去接触,用大脑去想象等等。请看鲁迅先生《社戏》中的一段文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段文字描绘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动用了嗅觉、视觉、听觉,以及大脑丰富的联想、想象。显得十分精彩。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它们的特点后,又怎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呢?那就要掌握描写景物的一些具体方法。

1、把景物拟人化。就是把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景物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把景物拟人化能使读者对景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化无情为有情,并引起强烈的共鸣,请看老舍先生对雪后小山的描写: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小山,山坡“穿”上带水纹的花衣,薄雪则是“害了羞”,运用拟人的方法,给山、给雪注入了人的感情,显得格外生动、亲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小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描写春天的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屠格涅夫在《树林和草原》中这样描写晚霞:“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这样描写空气:“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在景物描写中,比喻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方法。请看《老山界》中的一段描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来描写耳朵里听到的各种声响,把各种陌生的声音描绘得熟悉而生动,具体而形象,

3、运用夸张。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如李白描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岑参描绘边塞的奇寒奇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运用夸张来描绘景物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对天气的描写:“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这种夸张的描写,有力地突出了天气“毒热”的特征,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这样“毒热”的天气中。

4、运用排比。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使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使用。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描绘景物,则可渲染景物的特征,把景物烘托得多姿多彩。请看下面这段描写春景的文字: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描写春天的对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479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