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对联的来历简介(对联的来历简介150字)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1 10:42:36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阶段 对偶 就是

对联的来历简介,我们知道这副对联是乾隆皇帝为纪念自己的父亲雍正而写的。当时乾隆的父亲雍正在位期间,清朝发生了许多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九子子夺嫡事件。在这场争斗中,雍正的儿子弘历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帝。弘历登基之后,对父亲的政治生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变得更加繁荣荣昌盛。在他的治理下,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就是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

对联又叫楹联,是写在纸、布、或者竹子上的对偶语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联的由来主要与古时候的桃符有关。

相传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时期,人们便把写有神荼、郁垒名字的桃符悬挂在门上,以去除厉鬼。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后蜀主孟昶也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贴在花蕊夫人的大堂之上(这也是我国第一幅对联)。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对联的名字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到了今天,在春节这天贴春联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作为利用汉字特征写成的一种民族文体,对联还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楹联也就是现在的对联,据史料记载,最早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楹联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对仗”,读起来是语言的“对仗”,书写又是文字的“对仗”。古代大多悬挂或镌刻在建筑物、器物,门廊、门柱上。渐渐的成了一种装饰艺术。

楹联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对偶阶段”,时间跨度从先秦至南北朝。第二个阶段为“骈偶阶段”,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第三个阶段为“律偶阶段”,其实就是“近体诗”的形式,成形于唐代。

楹联源远流长,从最早言简意深的“桃符”渐渐发展到“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从对偶句的连续运用,又形成了“骈体文”,从骈体文又逐步升华为格律诗的对偶句,也就是后来的近体诗。以至于现代的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新春佳节“迎祥纳福”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民俗习惯。

楹联的来历就是春节的门联,传说最早的门联来自后蜀皇帝孟旭用大红纸写了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然后流传下来的。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471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