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对联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春联的来历简介100字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1 9:10:11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出现 春联 时期 对偶

2023年3月8日发(作者:评职称个人工作总结)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的汉字,与许多国家的拼音文字大不相同,它在音、义上的特点,具有易于

工整对偶的天然优势。对偶语句,比参差不齐的语句容易念读记忆,人们审美心

理又趋向对称、均衡、稳定。所以,我国的谣谚、诗文、典籍中,很早就不断出

现对偶句。如: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

致虚极,安静笃。〔《老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辅周那么国必强,辅隙那么国必弱。〔《孙子·谋攻》〕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涉江》〕

以上,都具有对偶的特征。

汉代的赋,为铺陈其事,更重视对偶句的运用。进入六朝,逐步精雕细刻,后期

又介入音韵的要求,对偶已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词性、句式结构、平仄声,对仗工整。只不过那时对仗出句尾字多是平声,

对句尾字多是仄声,与后来对联尾字平仄相反。

东汉末年,孔融将其诗中一联单独写出,悬挂于客室: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宅室联。

南朝梁刘孝绰罢官后,自题其门:

闭门罢庆吊;

高卧谢公卿。

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门联。

在文学上骈偶文演进,日益精工,开始出现对联的时候,民间的桃符也在演进。

敦煌遗书S0610卷明确记载,唐开元十一年〔623年〕八月,刘丘子书写有岁朝

和立春日的十余副对联,如: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辟恶;

瑞燕解呈祥。

又注明“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这应当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春联。

唐代由于律诗的成熟和盛行,文人中联句对句的流行,不可避免地使对联也成熟

起来。唐代中期,门联已较普遍。文人与民俗相结合,所以五代时期,春联的质

量已高,后蜀主孟昶写出了那副有名的春节门联:

新年纳馀庆;

嘉节号长春。

在后蜀担任过兵部尚书的王瑶为孟昶御花园的百花潭题了一副对联,成了我国最

早的胜迹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

数重花外见楼台。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对联向各个领域延伸,应用场所逐步增多,种

类也逐渐增多。除了春联、门联、胜迹联等以外,又出现了书斋联、书院联、灯

联、寿联、挽联等,还出现了以纸代桃符的对联新形式。宋、元两代,一些大联

家同时又是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等,使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大大增

强了对联的审美功能。

明、清两代,是对联的繁盛时期。明初,皇帝朱元璋受民俗的影响,大力提倡对

联,命令公卿士庶家必贴春联,亲自为阉猪户题联,又撰联赠开国元勋,还为秦

淮河题联: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

痴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上令下行、上行下效。对联适应了广大人民众的文化需求,因此写春联和

其他对联,蔚然成风。清康熙、雍正、乾隆帝也热衷对联,并且是撰联的行家里

手,京城内外都有他们题联。这也推动了全国对联的大普及、大提高。

清代达到了对联的鼎盛时期。对联种类繁多,除原有品种外,又有婚联、行业联、

装饰联、集联、课联、应制联等。对联形式多样,有律句、散句,短联、长联,

嵌字、回文等。其内容更是广泛深刻、写景状物、抒怀言志、歌颂讽刺,各方面

都有许多佳作名作。

明、清两代,对联名家大家层出不穷,如解缙、祝允明、杨慎、唐寅、徐渭、郑

燮、孙髯、袁枚、纪昀、阮元、林那么徐、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俞樾、张

之洞、康有为、钟云舫、梁启超等。这一时期,出现了汇集、谈论对联的书籍,

如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的《楹联丛话》系列,为对联的发展推波助澜,为后世对

联研究积累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民国以后,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新民主革命的影响,对联反帝反封建的战

斗性加强。刘师亮的讽刺谐联,别开生面。不少文化人士如于右任、陶行知、郭

沫假设、郁达夫,革命家孙中山、黄兴、李大钊、董必武、陈毅等,均有名联传

世。但由于教育制度、教学内容的变革,对课取消,对联创作的众基础开始削

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风气改变,对联创作跌入谷底。

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随着国民经济的

发展,文化事业迅速回升,对联进入振兴时期。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地方楹联组

织如雨后春笋,创办对联报刊,征联、联赛、电台讲座、函授、书写赠送春联等

活动频频举行,促进了对联的复兴和发展。在不长的时间里,对联的创作、搜集、

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开始出现一些有代表性的联家。

对联文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4641.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