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对联的正确贴法是什么?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11 8:42:00 人气:5 加入收藏 标签:对联 中的 对偶 诗经

1、首先要知道对联的上下联,一般是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

2、把旧的对联撕下来,并且将墙壁清理干净。

3、在对联上涂胶水,涂胶水的过程中四周都要涂,中间每隔一段涂一些胶水。

4、将对联贴在墙上即可。

左右贴法:

上下联按中国的传统是仄起平收。仄声调包含三四声,平声包含一二声,如下图的春联,首字喜(喜居宝地千年旺)为三声,是仄声,为上联。首字福(福照家门万事兴)为二声,是平声,为下联。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来考察,对联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诗经》、诸子百家著作、《楚辞》、汉赋、唐诗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对偶句,是对联的原始形式。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诗经》中已出现了一些对偶句,如《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中的对偶句排列整齐,且字数相等,对后世的唐诗和对联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启迪作用。

春秋末年,各国封建统治者纷纷搜罗一些文人志士,为巩固他们的政权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中逐渐涌现出了不同学派,各流派互相辩难,争芳斗艳。我国思想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了像孔子、墨子、老子、荀子、庄子等名人,并产生了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的一系列学术体系。诸子学说论述精辟,特别讲究语言的精练,文章中大量的对偶句可以看作是对联的早期形式,如“情欲信,辞欲巧”,又如《尚书·益陈谟》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论语·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关键词:

对联的贴法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4618.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