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先民就有在岁首祈祷祭祀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被称作“百节之首”,可见春节传承了多么丰厚的历史底蕴,每到农历岁末,中国人就沉浸在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中,从腊月开始,全国各地就有各种习俗,如腊月二十三送...
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先民就有在岁首祈祷祭祀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被称作“百节之首”,可见春节传承了多么丰厚的历史底蕴,每到农历岁末,中国人就沉浸在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中,从腊月开始,全国各地就有各种习俗,如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六杀年猪,这种欢乐的气氛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
在这个传统佳节里,人们盼着与家人团圆,小孩子盼望着穿新衣、压岁钱,大人则更讲究传承传统习俗,虽显老套,却依然充满敬畏之心,在众多传统习俗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莫过于贴春联了。
“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这段记载来自于《山海经·海外经》,讲的是一个传说中的鬼域世界,其中有山,山上覆盖着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的东北方有个鬼门,是万鬼聚集之处,天帝命两个神人守护,一名神荼(shēn shū),一名郁垒(yù lǜ)。他们管理着万鬼,如果发现有害人之鬼,就会将其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天下所有的鬼都害怕这二神,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样子,放在家门口,具有驱鬼辟邪的作用,后来人们也变懒了,直接将其名字写在桃木板上,过程简单了,功效不变。
这是中国最早的门神,写着他们名字的桃木板,就是桃符。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后汉书·礼仪志》
至早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了过年造桃符的礼仪习俗,直到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一说其子孟喆)在桃符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10个字都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春联。
五代时期后蜀的宫廷趣事传到民间,在宋代形成了春节习俗,王安石《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中描绘的新年习俗,大致上与今天的春联相当,人们在家门两侧贴上贴上桃符,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桃符原本具有的驱鬼功能,继续由门神掌管,桃符和门神有了明确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宋朝时的桃符与现今的春联在形式内容上已经大致相同,但名字依然较“桃符”,直到明朝——相传朱元璋是个铁杆桃符迷,每到春节前后他都喜欢微服出巡,看看天下百姓门前的桃符,后来干脆下旨,让金陵(南京)的老百姓都用红色纸张写成联贴在门口,迎接新春,在朱皇帝的大力推广下,“春联”这一名称也得到了官方认证。
前文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中国第一副春联”的殊荣,随着后来考古学家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敦煌遗书,其中记录了十二副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排列第一,是唐朝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春联的历史被提早了200余年。
遗书中,还记录了“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等联,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春联也是贴在门上的,并且在原先驱鬼辟邪的作用之外,还加入了祈福迎春等含义,也为宋朝门神、桃符的分工奠定了文化基础。
中国人向来认为红色有吉祥之意,所以一般来说,春联是红底黑字,显得大气而稳重,常见的春联包括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有些地方还有“斗斤”,贴在春联的中央,或其他地方,呈菱形,现今人们爱贴的“倒福”就属于斗斤。
内容方面就太博大了,首先,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自然与对联一样,不但要言简意赅,并且要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艺术形式,春联的内容有几个基本点:
1、字数相等,这一点不用多说;
2、平仄押韵,通常应为仄起平收;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简单说就是实对实、虚对虚、名对名、动对动等,而且词所在的上下联位置要一致;
4、内容相关,并且有,但意思、字词不能重复。
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大多数家庭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就会贴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如:槽边不乏千里马,仓内常存万石粮;如果是商人,自然希望多赚点钱,便贴生意兴隆的内容,如: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家中有读书人,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就贴学业进步相关的内容,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如果是当官的,希望步步高升,早点当个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要贴步步高升的春联,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另外,中国还有独特的干支纪年文化,有十二生肖,所以在春联中,往往含有当年的生肖属相,2020年是鼠年,便有“子岁人奔新富路,鼠岁三春报好音”等应时应景的春联。
总之,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通过观察春联,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一户人家的生活事业,还可以考察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
在贴春联的时候,可千万不要贴反,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一般来说,春联是竖着写,平仄方面基本与律诗一致,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准则,对于现代人来说,随处可买到现成的春联,基本上不存在创作问题,贴春联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区分上下联?
首先,你当然可以从内容中去辨别,但春联就十几个字,信息量太少,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内容中辨别上下联还是有些难度,更重要且更准确的方式,是通过平仄判定,四个字: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声,与古汉语不一样,为了方便区分,大致可以将普通话的一二声归纳为平声、三四声归纳为仄声。
举个例子,你买了一副春联,回家打开一看“子夜鼠欢爆竹乐,门庭燕舞笑声喧”这两句,蒙了,不知道怎么区分上下联。套用前面讲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乐”字四声为仄,“喧”字一声为平,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是不是很容易就区分上下联了呢?
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区分方法只是在现如今大多数情况下适用,如果要学习对联、诗词创作,切不可以此为依据,因为普通话与古汉语的平仄有所变化。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艺术,也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独特习俗,从门神传说、发展成桃符、定型为春联;从驱邪避鬼、到祈福求平安、成为传统习俗。一副小小的春联,少则数字,多则十数字,蕴含了太多的中华历史文化,寄托着中国人对幸福安康的美好追求。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你贴好春联了吗?
也可自话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
这是一个关于格律的常识问题:
为什么律诗和对联的平起或者仄起,要看第二个字而不是看第一个字?
律诗有四种句式,其中有两种是仄收,两种是平收。八句的律诗有四联,中间二联要求对仗。
对联的第一句是出句,为上联,第二句是对句,为下联。
我们所见到一般悬挂的对联,有一些完全采取律诗的对仗方式,因此遵守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平起平收,表示五言或者七言的第2个字是平声,叫做平起;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叫做仄收。
例如唐朝诗人赵延之的七律《题铜梁望仙楼》中:
西山顶上最高楼,登眺能消万古愁。
第一句,就是平起平收,西【山】顶上最高【楼】。山、楼是平声。
看懂了第一句,那么第二句也就明白了。第二句,是仄起平收:
登【眺】能消万古【愁】。
眺,是仄声,愁是平声。
又如严维的五律《荆溪馆呈丘义兴》 中,颈联的下联:
阳【羡】古时【州】。
羡,是仄声,州,是平声,所以下联是仄起平收。
看明白前面一段话,再看看仄起仄收与平起仄收。
例如:
欲【穷】千里【目】;平【明】寻白【羽】。
上面两句,都是五言格律诗中平起仄收的句式。
丛【菊】两开他日【泪】;信【宿】渔人还泛【泛】。
上面两句,都是七律中仄起仄收的句式。
仄起,是看第二个字,仄收是看最后一个字。
我们发现 ,律句的仄起或者平起要看第二个字,仄收或者平收要看最后一个字。
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七言律句中,第1个字都是可平可仄。用“中”来表示。
因此这种句式可以记作:
西山顶上最高楼,中平中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第3字也是可平可仄的(这里用的是仄声:顶)。
又如 《秋日望西阳》(唐·刘沧)的颈联: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馀】杨柳暮烟凝。
虽然风是平声,但是第二个字入是仄声,所以上联是仄起;雨,是仄声,但【馀】是平声,所以下联是平起。
?因为第一个字不确定,而第二个字的平仄是固定的,所以平起或者仄起,都是看第二个字。
五言诗,也是如此,看第二个字。例如:
林【暗】草惊【风】,是仄起平收。
江【湖】范蠡【船】,是平起平收。
五言律诗的第一个字不一定都是可平可仄的: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其中,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第一个字平声,就不能随便改为仄声。如果要改的话,需要注意避孤平,要改为这样:仄平平仄平。
因为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是固定不可改变的,因此律句的平起或者仄起,是看第二个字而不是第一个字。
大家如果去一些名胜古迹,注意观察悬挂对联的方式,就会发现,右边的联是仄收,左边的联是平收。
右边挂的是上联,一定是仄收。
左边挂的是下联,一定是平收。
例如杭州永福寺中的对联:
上联:幻心每遇尘嚣起;下联:真性常随云水闲。
又如:
上联: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下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对联有长有短,五言或者七言的对联,大多使用律句。
还有一点,大家注意到了吗?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左右位置也不是乱挂的。
格律诗只有四种句式,就是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
作为上联的,是两种仄收的句式,下联都是平收。
日常所见悬挂在外的对联形式多样,不仅仅是五言或者七言,有些对联对于平仄的要求没有格律诗那么严格。
但是,上联仄收,下联平收,是不可改变的规则。而且上联要挂在观者右边,下联挂左边,上面中同仁堂的门联就挂反了。
@老街味道
什么是离合诗?唐军主帅李勣征高丽,收到加急密报竟是一首诗?
眼看就要过年了,不管怎么样,屋子总是要收拾一下吧?挂几张年画,贴几对窗花,家门口或院门口,一副大红的对联,总还是要贴的吧?
不知道大家每年过春节,在贴对联的时候,有没有犯过这样的嘀咕:这到底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啊?自己犯嘀咕不要紧,这要是贴错了被人看出来,那可就丢人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见别人家贴的春联挺有意思,自己都不好意思停下来看,就怕人家问:你知道哪个是上联吗?
幸好,今天看到了这篇文章。
下面我就告诉大家两个方法,可以让你一眼分出上下联,无论从左还是从右,都能把对联念对。
亚洲年轻女子展示春联young asian woman showing Spring
每幅对联都会有一个横批,尤其是过年时候贴的春联。因此,当自己到别人家做客,想知道对方门口贴的对联,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是从左往右念,还是从右往左念?
一般情况下,看这副对联的横批,就可以知道了。
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写的,那左边的就是上联,自己念的时候就应该从左往右念;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写的,那右边的就是上联,自己念的时候就应该从右往左念。
当然,这个方法有一个弊端,就是对方在贴的时候,把对联给贴反了。这个时候,自己怎么才能一眼看出,对方有没有贴反呢?
写对联有一个讲究,必须是“仄起平收”。
所谓“仄起平收”,就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然是仄声字,也就是在普通话里,发音是三声、四声的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然是平声字,也就是普通话里发音是一声、二声的字。
所以,当自己家贴对联的时候,用这个方法,一眼就能分辨出上下联。至于别人家的对联,是不是贴反了?用这个方法,也很容易分辨。
如果对方的横批是从左往右写的,但是带仄声字的一联,却贴在了右边;或者横批是从右往左写的,带仄声字的一联却贴在了左边,不用问,一定是贴反了。
这个时候,是不是要露一小手?决定权就在自己了。
当然,古人说扬人之善,不如隐人之恶,而揭人短处这件事,还是要慎重。
有关对联是应该从左,还是从右念的问题,就聊这么多。觉得有用的朋友,欢迎我,或是点赞、留言。
感谢有你丶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仄起平收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