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通
知
各楹联学(协)会、各楹联教育基地:
《全国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已经中国楹联学会八届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望结合各地对联教育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贯彻落实。
附件1 《全国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
附件2 地方版中小学对联教材名录(第一批)
中国楹联学会
2023年4月11日
实施方案
附件1 《全国中小学对联教材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对联文化的育人功能,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对联文化育人的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独特标识。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小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奠基阶段;课程教材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依据和载体。2021年2月5日,教育部颁布了《指南》,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了顶层设计,做出了系统安排,这是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决策、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指南》关于语文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开展对联欣赏、撰写等传统语言实践活动”这一内容,为学校开展对联教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必将对当代对联教育产生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文化承载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具有培根铸魂的心育价值。对联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立品立格的德育价值。对联文化融贯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具有启智开蒙的智育价值。对联文化集文学性、艺术性和民俗性于一体,并与书法、绘画、建筑等文化有机结合,集中展现了中国艺术的特色和风采,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价值。在深入挖掘对联文化育人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对联教育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助力提升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对联文化工作者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一)对联教育的价值导向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中小学校开展对联教学,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对联文化,并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对联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是关注学情实际。充分考虑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特点,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梯度设计、前后衔接、难度适宜、螺旋上升,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二是遵循学科规律。要充分认识对联文体的特点,始终聚焦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通过诵读、识对、属对、欣赏、撰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个体的言语经验,逐步提高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是坚持整体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浩瀚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要将对联教学与包括语文在内的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多维互动、系统推进的教学格局。
(三)对联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是随文渗透对联基本常识,包括初步了解对联的发展历程,依托汉语拼音认识平声仄声,了解《对联通则》所规定的“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等六条规则的基本含义等。
二是通过由浅入深地进行属对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属对,逐步形成具有文化素养的个性化表达能力。
三是通过对联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三、分学段对联文化进课程、进教材
第一学段(1~3年级)
该学段以培育学生对对联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结合语文学科五大领域的相关语言实践活动,开展对联启蒙教育,通过丰富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词语对偶、声调和谐”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对联文化的感受力。
(一)诵读
1.培养诵读对联作品的爱好,感受诵读的乐趣,逐步养成诵读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对联。
3.积累自己喜欢的对联,不少于60 副。
(二)识对
1.认识对联,了解对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认识平声和仄声。
3.结合语文课学习,引导学生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等,初步形成对仗的概念。
4.认识字句对等、仄起平收是对联的基本规则。
(三)属对
1.对属对产生兴趣。
2.结合语文课学习,逐步掌握一字对、二字对和三字对的属对原则和方法。
第二学段(4~6年级)
该学段以提高学生初步的属对能力为重点,通过适时、适量开展对联欣赏、撰写等传统语言实践活动,初步掌握对联“词语对偶,声调和谐”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独立属对能力,并结合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欣赏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对联作品。
2.在欣赏、辨析对联的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3.积累自己喜欢的对联,不少于 120 副。
(二)识对
1.初步了解对联文化的起源,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结合语文课学习,了解对联的主要类型。
3.结合语文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对仗的涵义,初步掌握对仗的原则和方法。
4.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了解生活中的对联;结合古诗词学习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三)属对
1.结合语文课学习,逐步掌握五言联和七言联的属对原则和方法,培养独立属对能力;适时进行撰联实践,初步掌握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2.属对和撰联后进行评析,提升鉴赏能力。
3.用毛笔书写对联,力求规范、整洁。
第三学段(7~9年级)
该学段以提高学生对对联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结合语文、历史 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及相关实践活动设计,进一步了解对联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对联“词语对偶,声调和谐”的基本特征,赏析优秀作品的表达技巧,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提高鉴赏水平,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欣赏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优秀对联作品。
2.能初步鉴赏对联作品,提高品鉴水平,丰富精神世界。
3.分类积累自己喜欢的对联,不少于 150 副。
(二)识对
1.在诵读优秀对联作品的基础上,感受其语言对称美、声韵和谐美和意境隽永美。
2.在理解优秀对联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古诗词学习,初步掌握对仗法则和声律规范。
3.掌握对联避忌的基本原则。
(三)属对
1.有较好的独立属对能力,能结合语文课程的学习,当堂进行简单的五言联、七言联的属对;参与对联撰写活动,要求所撰写的对联基本符合格律,表达准确、顺畅。
2.能运用联律知识和语文知识修改自己的对联,能与其他同学互评互改。
3.用毛笔书写对联,力求规范、美观。
四、对联文化教育的路径
学科渗透是主要的普及途径。对联教学在坚守国家课程基础地位、完成语文教学基本任务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联的基本特征,深入研读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情实际,确定对联教学内容的取舍组合、呈现顺序,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对联文化有机融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社团活动是有效的提高手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组建相应社团,开展对联文化专题学习活动。为保证学习活动的规范、科学、持久,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组织师资力量研发对联校本课程,推动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
创设环境是重要的辅助措施。学校可结合实际将对联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与布局,在教学楼、图书馆、餐厅或休闲长廊等空间场所以及开学、休学、中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等时间节点悬挂和刻印合适的对联作品,推动对联教学场景化,让学生时时处处见对联、赏对联,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实践活动是有效的实施形式。开展适宜中小学生的对联学习实践活动,包括对联诵读、赏析、搜集、竞赛等活动,与基于言语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相关文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
注重师资培养是重要的实施基础。各地楹联组织要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助力学校开展通识培训、校本教研等措施,尽快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打造一支以语文教师为主体的对联教学骨干队伍。学校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相关培训活动、开展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包括对联文化素养在内的传统文化素养。
五、对联教学的组织实施与保障
各级楹联组织要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中国楹联学会将把贯彻落实《指南》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并组织骨干力量,启动各类对联辅助教材和读物的编纂、出版工作,为对联教学提供课程资源;同时,采用多种形式,集中学会教育委员会专家力量,为培训楹联教师提供学术和智力支持。各地楹联组织要积极参与对联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的规划设计,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文化自觉,主动对接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争取支持与配合。各楹联基地(学校)要增强担当意识,积极探索对联与教学更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同时,动员广大中小学校积极争取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普及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联文化进校园的动力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楹联学会将结合《指南》相关要求,进一步探索有关优秀楹联教师的评定办法,将对联进课程、进教材的相关内容纳入有关评定标准,并及时推介各地先进典型与经验。
对联教育教学研究要大力加强,不断推进。学会教育委员会要组织专门力量,整合相关科研资源,深入开展对联教学研究,为对联进课程、进教材提供理论支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各地楹联组织要有计划地吸收爱好对联的教育工作者成为会员,并进行重点培养,让楹联组织和教育部门形成合力,促进楹联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教材名录
附件2 地方版中小学对联教材名录(第一批)
山东
《对联60课》单册、《语文+楹联72课》单册
湖南
《对韵启蒙》单册、《学楹联》单册
江苏
《楹联校本教材》六册、《国粹楹联教材》单册
河南
《对联基础知识》三册
陕西
《联语盈心天地宽》单册
宁夏
《对联知识读本》单册
安徽
《小学生学楹联》单册
北京
《对苑联花》六册
浙江
《楹联自编教材》单册、《小学生对联入门》单册、《对联写作与欣赏》单册
福建
《中学生对联入门》单册、《对联入门讲义》单册
上海
《小学对课》(上海教育出版社)单册、《联通语文》单册、《联壁初磨》(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册
天津
《从小学对联》(天津教育出版社)单册
甘肃
《楹联读写十讲》单册
河北
《联林学步》单册、《楹联初探》单册、《楹联校本教材》三册
江西
《对联基础》二册
山西
《校本教材》单册
编辑|中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