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1932年,清华国学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8/3 12:24:47 人气:16 加入收藏 标签:考生 清华大学 出题 答案

原标题:1932年,清华国学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两句为联,四句为绝”这是《声调谱》提到的对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的汉字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汉字之间组合,组成绝妙的句子,两句便成为了对联。这种文学体裁千变万化,对对联在古代成为比试文采的一种途径。

在著名演员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就在华府上演了一出绝妙“对联”表演,“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让戏里戏外的观众无不瞠目结舌,唐伯虎也无愧“江南四大才子”这一称号。

在1932年的清华大学考试中,也“上演”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对联”。当时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对于优秀的清华学子来说,试卷上大部分的试题都藏在他们的智囊里,回答起来游刃有余,可其中有一道对对子的题却难住了众人。

一题难道众人

这个对子上半句是:“孙行者”,考生们对长句的对子比较熟悉,对于这样三个字的对子,可以说不按常理出牌。对联讲究的是平仄要协调、对仗要公正、上下对子意思要相符合。

可“孙行者”这三个字却让考生摸不着头脑。

此句子可以说将考生们难倒了,大家没有办法只好直接乱对,有些人选择放弃直接交了白卷上来。

有些考生则将《西游记》里的人物乱说一通,比如“猪八戒”、“唐三藏”、“沙和尚”等等。这些答案有点理所当然,得不到出题人的认可,也不是出题人心目中的正确答案。

直到一个“胡适之”的答案出现,出题人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胡适之”看起来虽然和“孙行者”没有关系,这是北大教授胡适的名字。可仔细分析,“胡适之”其实和“孙行者”是非常对应的。

“胡”和“孙”都是姓氏,“胡孙”二字意为“猢狲”,有猴子的意思,上下文对应;第二个字“行”和“适”两个字都是动词,“适”这个字在古文中有“到、去”的意思,所以第二个字也是呼应的;第三个字的“者”和“之”都是虚词。

对于出题者来说,这是最完美的一个答案,可跟他心中的标准答案并不一样。出题者的标准答案是“祖冲之”,这个祖冲之的意思非常明确。首先,祖冲之是个名人。

其次,“祖”对应“孙”,这是辈分上的对应,“冲”对应“行”,这是动词上的对应,第三个字则都是虚词。

答题者何许人也

标准答案“祖冲之”相较于“胡适之”来说显得更加工整,可“胡适之”是最接近标准答案的回答,可见这位考生的能力并不一般。

这位考生就是未来北京大学非常著名的语言学家周祖谟。在入学考试中他的语言天赋展露无遗,为其后来成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奠定基础。

那一年,周祖谟同时参加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优秀的他也同时被这两所学校录取。

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英文系,这对周祖谟来说很难做出选择,最后因为清华大学的学费比较高而加入了北京大学。

非同一般的出题者

答题的人并不一般,那么出题的人也非同小可。出题者叫做陈寅恪,是非常著名的史学家,主要研究古典文学和语言学,其文采横溢,平日里喜好作诗。

当时清华大学有“四大哲人”,分别是陈寅恪、叶企孙、梅贻琦、潘光旦,陈寅恪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

这场入学考试,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特地请了陈寅恪,陈寅恪并非一般人,所以出的题目自然不一般。陈寅恪除了在清华大学任教以外,他在多所高校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除了汉语之外,陈寅恪还熟悉英文、日文、法文、德文等大众语言以及突厥、蒙古等小众语言。

陈寅恪凭借其丰富的阅历以及见识,能够想出如此题目倒也正常,其语言天赋在常人之上,就连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都谦虚地表示陈寅恪的才华在其之上。

除此之外,陈寅恪在大学里的行事风格与其他教授也不一样。除了语言学之外,陈寅恪对宗教、历史等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所以他也成为了清华最受欢迎的教授。、

可陈寅恪非常古怪,给自己立下了“四不讲”的原则;“前人说过的、近人讲过的、外国人讲过的、本人讲过的,都不讲。”

也就是说,陈寅恪只讲一些新鲜的事,这引来了大批“狂热粉丝”,包括著名教授朱自清和冯友兰皆是他的学生。

1932年正值白话文盛行的年代,而“对对子”明显和白话文这一大环境不相符。当时就有很多学者针对清华大学入学考试考“对对子”的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们认为这是在走历史的倒车,实在泯灭无数为白话文运动奉献的人的努力。

对于这件事,陈寅恪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第一,测试考生对汉字中虚词和实词的分辨以及运用;第二,从文字发音的角度,考察了考生能否区分文字的平仄声;

第三,测试考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储备才能回答出问题;第四,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陈寅恪成功靠着四条解释服众。

其实陈寅恪一道题目是有出处的,他借鉴了最喜欢的诗人东坡先生的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韩愈,唐宋八家家之一,字退之,韩退之就是他的大名。卢行者则是中国著名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俗名,他的本姓就是姓卢。

韩和卢这俩字不仅仅是百家姓之一,韩卢还是战国时代矫健善驰的好劝,行和退是相反的动词,者和行则是虚词。

结语

陈寅恪完美借鉴了这首诗,他从诗中提取到对联中,这是文学体裁之间的完美转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所接触到的可能只是知识星辰中的一颗星,这些都是前辈们留下的珍宝。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文化,然后将它们发扬光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53159.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