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句子-短句-坂元裕二:所谓金句,附丽的恰恰是最日常的对白

作者:句子 来源:句子 日期:2023/7/5 9:02:07 人气:6 加入收藏 标签:离婚 完美 日常 家人 就是 剧本

《东京爱情故事》曾是多少人心目中无法逾越的都市爱情剧之巅,因此而走红的坂元裕二对爱情剧的书写虽然没有停止,却带上了更多“社会派”的考量,从《最完美的离婚》到《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再到最近的《花束般的恋爱》,他的书写变得愈发“现实主义”了。坂元曾在某次论坛上提及“《东京爱情故事》并不是理想的爱情”,那为什么《最完美的离婚》却会被赋予“最完美”的定义呢?

01

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中,情侣分别时说:“你要幸福。”在《最完美的离婚》里丈夫光生对妻子结夏的祝福也是“变得幸福”:

带着这句最高级的离别赠言,结夏拒绝他人求爱之时说的却是:“我并不是为了变得幸福才喜欢一个人的。”

每个人对幸福、恋爱、婚姻的定义存在着太多个体认知的偏差。《花束般的恋爱》男主说,“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最完美的离婚》光生抱怨:“结婚就是3D、打算、躲避、惰性, 不过如此。”“结婚是一种长时间的拷问。”《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好友对大豆田说:“会选择离婚,证明一个人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坂元裕二透过这些台词在一地鸡毛中道出爱情生活的本质,日常的琐碎使得最初的爱黯然失色,但我们仍需拿出勇气面对这种无法避免的“失重”: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作品中的沉重感确实是坂元倚重的一个品质,在爱情剧中这种沉重感可能来自于并不光鲜的现实,渐行渐远还要维持现状的体面感,某段貌合神离濒临破灭的婚姻……观众们看着《最完美的离婚》,好比体验了一次沉浸式婚姻:结过婚的人看得百感交集,没结过婚的人看了也想离婚。但坂元裕二仍然认为:“不必因为离婚而否定人生,我的初衷是写出这样的故事。”

结婚不是一劳永逸,但连离婚也难一蹴而就:

“你如果觉得离婚了就自由了, 那就大错特错了。结婚生活还能看到底线, 离婚生活的泥潭却深不见底。”

?“如果你认为夫妻分开了就是终点的话, 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像结婚申请是结婚的开始一样, 离婚申请也是离婚的开始。恢复是需要时间的。”

当坂元裕二被问及对爱情剧的创作态度时,他非常清楚自己并不是为了结局而写作的人,他坦言:“就像《最完美的离婚》一样,为什么最完美,主要是两个人有沟通,这个结果是最重要的,《东爱》并不是理想的爱情。”因为“分手”也好,“离婚”也好,这个艰难的决断连带着动作,动作又连带着惯性。一段关系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何面对和沟通才是重点。从《东爱》开始,我们就发现不对等的恋爱能量会导致沟通的无效。而《最完美的离婚》也存在错位曲折的恋爱能量,却因为在沟通上迈出了“最完美”的一步,而转化为继续生活的动力。

02

沟通,不止靠言语

坂元在访谈中提到:“人果然还是与他人关系的产物,戏剧的本质就是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本质上是为了人与人之间能够传达某种信号。在一段关系里,我们需要传递爱意、得到关注、表达不满、获得安全感等。这些诉求无时无刻牵动我们的情绪表达,它不仅仅依赖言语,也靠动作、眼神、语气,甚至沉默来传递。电视剧中人物的情绪十分仰赖演员的演绎,台本功底确实是占据焦点的核心要素。且不说演绎程度,剧本本身的所具有的余韵能在对白和旁白中得到有效的延宕。坂元的台词看起来絮絮叨叨,但绝不是表面的堆砌,而是根植于现实生活本身。

因为被吃掉的萩之月点心生闷气;因为地震中丈夫发来的“盆栽还好吗”的短信而冷心;因为初见时画的地图而心动,冷战后躲进厕所抽泣……这些再小不过的细节折射出人物的心绪,好的不好的,潜伏已久的或转瞬即逝的,甚至能显现在不自觉中情感的萌发或裂变。

电视剧《最完美的离婚》剧照

关于沟通的“吐槽(发泄)”形态,坂元裕二给剧中四位主角分别配备了一个局外人式的对象以供倾诉:牙科医院的工作人员,荞麦面店老板,桑拿房的客人,公园晨练的老爷爷。有些话对身边的人难以启齿,对着局外人倒是能侃侃而谈。坂元曾在一次四人对白中放置了“局外人”名台词——“只是, 对某个人是生命之源的东西, 对另一个人而言, 说不定却是像马桶套一样的东西……大家都是局外人,是在别的地方出生, 走着别的路长大的局外人。”这段台词相当出圈,点明人与人之间理解程度的局限,但纵然是无法真正共情的旁观者,坂元潜藏于剧本中的四位局外人却起到十分重要的长对白引饵之效,使得人物能够较为自如地倾诉内心的烦忧。

《最完美的离婚》中较为出彩的还有信件元素的呼应使用,分别是第7话结夏的信和特别篇里光生的信,拿起笔的两人在某种意义上做到了最大的坦诚,于结夏是平时争吵时被压抑的感谢终能落于纸面,于光生是分隔已久后的思念也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显现……尽管结夏的信最后撕毁了,但是催泪效果不减,但观众们也不得不庆幸,看着富士山长大性格大大咧咧的结夏积郁已久的情绪终于有了发泄的出口。

坂元裕二曾在与上田智子的访谈中谈及剧本创作时关于对话、信件的“闲来之笔”:

首先,日常对话尽量不要说出真心话,不要直接传达心境,不要触及核心,绕着圈说话,维持着这种状态撰写对白。化龙点睛的重要台词也是,人有时想说真心话,有时则否,总套着一层迷彩伪装。持续保持这种暧昧状态,直至隐藏真意的雾霭到达最大浓度的瞬间,在预期之外,从一张收据或食谱一隅泄漏出决定性真实想法。

在对话中绝对无法产生的交流,在命定或不明所以的操弄中,偶然间还是传达了真心意,这就是我所书写的信件。虽然我已经分不清楚,究竟写信的目的是闲聊,还是真的想写信。

(引自上田智子:《“有点溢出来”才有趣——剧作家坂元裕二:我对到处都有的东西不感兴趣》)

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不经意间的“溢出”几近于欲盖弥彰的效用,往往比直接袒露的肺腑之言更加能显化情绪。像结夏在听了奶奶的罐头说之后曾有用此试探过光生,光生不让结夏去当模特时立马去茑屋书店买来杂志……因为更隐秘、更微小,却更容易被深层的情绪捕手所察觉。正如《四重奏》中说的那样:“对喜欢的人不说喜欢,会说‘想见你’,想见的人不会说想见,会说‘一起去吃饭吗?’”此类不显山不露水的顾左右而言他,或许为心迹保留了最大程度的转圜。

从人们津津乐道到逐渐厌烦的金句王牌,有过分堆砌之嫌的坂元式金句从抓心到糟心。人物的沟通靠的不只是言语,更不是靠漂亮话。或许我们不应再营销坂元裕二是无情的金句制造机,如果能静下心读一读他的剧本,就能发现所谓的金句所附丽的恰恰是最日常的对白。坂元裕二的NHK纪录片中有一条弹幕这样说道:“感谢他的台词不是像及鸡汤一样灌输给我这种人,而是悄悄传递力量和勇气。”

03

日常,或许是连续的奇迹

坂元在名声大噪之后却深感困惑,他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走的道路,于是闭关多年写小说。直到他的女儿诞生之后,他写出《mother》,才重燃了创作剧本的欲望。在坂元看来,回归日常的时光,才能催生出动人的故事。他坚持每天早上为女儿制作便当,并说“无论如何便当都很重要。”

剧本源于生活,坂元认为:“相比故事的趣味性,我更喜欢那些人能像真实存在一样。”真实感一是来源于细节的真切,人物的微末动作、情绪、动机等等都如小石子,只要抛掷得当皆能在故事池子中荡起涟漪。二是坂元并没有完全架空剧本的背景,剧中人物的活动在恰当的时机可以与现实的社会事件接轨,形成自然的剧本生态。在《最完美的离婚》中,光生与结夏是在一次大地震中相识而走到一起,这或许就是2011年东京大地震的一次社会背景的照应。结婚后的又一次地震,光生却是和前女友灯里一同在餐厅度过的,发给结夏的短信只关心了家里的盆栽。巧用“地震”这个自然兼社会性元素坂元在两个维度赋予了《最完美的离婚》剧本的真实性,无论是人物联结的方式,还是情感变化的呈现——地震中相遇时的相濡以沫到婚姻生活之后被日常磋磨的倦怠感。这也暗合了坂元的创作核心之一:人与人之间一旦发生联系,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到背后的社会因素。他甚至在访谈中说到:“如果里面有让我心动的或者是反映社会的部分,台词自然会出现。”这已然成为“社会派”的他创作时的本能。

宏大背景中个体的小动作显得更加可爱与亲切,也更能引起观众、读者的共情。坂元会用漫不经心的对话来塑造人物,用日常的具体细节来体现生活的本真。由一件小事到另一件小事,可能是看似无意义的道具或者不着边际的片刻,却能在微小而细致中散发出光泽。

像这样初读不起眼但回想起来却颇有余味的细节倒是有一个,即《最完美的离婚》第8话里的“弹发圈”。大致的背景发生于结夏的父亲建彦知道两人离婚的事情之后勃然大怒,甩下光生和结夏扬长而去。两人也没有起来的意思,这时光生从口袋里掏出了结夏的发圈。这是一个非常下意识也很无聊的动作。但这个动作或许一开始是为了缓解无聊。于是两人开始弹发圈,先是光生把发圈弹到了结夏的脚边,继而是结夏弹回发圈。动作持续了三五回合,弹发圈间隙两人还谈起了《悲惨世界》、大王乌贼以及瑜伽球究竟是不是可燃垃圾等小事……完全就是没话找话的片段,光生却在戛然而止处道出了“你要幸福”的离别赠言。也许就是这个猝不及防的瞬间使人破防从而看到硬壳伪装下彼此的真心实意。正如坂元在NHK的纪录片里说,即便在纸上写下“喜欢”两个字也是无法传递出喜欢的——喜欢的心情需要用漫不经心的对话、细琐的日常来体现。

在《最完美的离婚》里出于琐碎日常的,还有关于“家人”的定义。“家人”的探讨首次出现于结夏离家出走前的大爆发,两人针对卷心菜包肉卷风波各执一词,结夏说她只是想与光生成为普通的家人,光生不解,结夏才道出:“普通的家人是会最先想到的人。会最先想到的人聚在一起, 就是家人。”第二次是光生拜访结夏老家,建彦在喝醉时对光生说:“只要给区政府递交了申请就是夫妻了, 但是家人不是申请就有了, 家人是某天的某个时候, 喝茶喝着喝着… …”父女俩对家人的定义如出一辙,一个抽象一个具象,但都要聚在一起,哪怕是聚在一起做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后续,灯里还有一次提及“家人”——“回忆越来越多, 就是一家人了。” 回忆源于日常,成为家人是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在《最完美的离婚》里关于“家人”就有了三层的定义叠合,尽管它看起来很平淡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绝非易事。

正如坂元所言:“那一刻真正令我动笔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对美的意识。那是必须认真感知世界才能孕育出来的。”我想,在《最完美的离婚》中有很多不完美的瞬间,它因为真实而残酷,也因为真实而完美地贴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光生写给结夏的信里曾有多次提到这样的“日常”——“恋爱不知何时变成 了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变成了欢喜……由日常生活演奏的音乐。分享着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故事。”如若我们能与之照应,在无法回避那些虚伪之物时,仍能够真诚地面对自我和旁人,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便是不辜负了这个“最完美”。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47252.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