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跟法治是四方面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涵盖道德、心里、法律、国情。是属于综合型的课程。
小学时期,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思维的形成跟道德水平提升有重要提升。思想道德主要是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做一个守纪懂法的好公民。
我们国内现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生活性;
( 2 )开放性;
( 3 )活动性。材力求反映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伊川县基础教育教研室 赵育才
这期间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编著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研究》的第二章节,有感于沈教授的理论,结合我县小学德育课堂,就如何合适利用考试教材成为德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从学生生活出发,以考试教材为话题,合适拓展,引导孩子们在话题、例子下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健康茁壮成长。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是与时俱进的时候代需。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儿童的良好品德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为这个原因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一定要贴合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社会,达到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启蒙教育,这也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国家需求。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型”给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形式进行了界定。要进行培养儿童品德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目标,需各位教师遵守教育规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这需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培养规则意识,懂得生活处处有规则,时时有管束,正是这些规则和管束,我们的生活才和谐有序。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素材在生活中找寻
考试教材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学习,题、例子,它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其实就是常说的在教学途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质上、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西场学校胡碧莹老师在教二年级的《我爱我们班》时,把一年级班级集体活动照片做成课件进行展示,有效利用本班学生活动中的学校集会、学校运动会、家长会、家校联谊活动等各自不同的照片生活素材,来依次展示班级生活快乐多,团结友爱的考生们,我为我们班点个赞,全班来跳集体舞 。课堂上,胡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的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为什么爱班集体?”突出了集体生活带给学生多方面的快乐,二五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班集体,孩子们生活在这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感到自豪,最后突出了有紧凑按规则才可以跳好集体圆圈舞,考生们讲规则、讲安全,这是很好的规则意识教育。
让考试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当中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入口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出现共鸣,以此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在生活中体验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以此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可以导致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我们要擅长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该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自不同的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持续性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常川小学李国强老师在《保护环境》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学校附近的河流污染非常严重,村民们把垃圾倒在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死猪、死狗等已经在腐烂的动物尸体,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可以及的。怎样才可以让学生所掌握并熟悉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建议周边村干部,开展了“碧水”行动。带着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河水污染的情况,掌握并熟悉第一手资料,探寻致使污染的各自不同的因素;想想提升水质的方式,并设计出开展方案。后来在交流中,我发现了各自不同的方案:有在村子里面设置宣传窗的;有一起合作写了倡议书的;有建议两岸村民设立公共垃圾回收站的……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道德与法治价值体系在生活中构建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后,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但一定要在生活得以反映才可以夯实与升华。
通过实践,学生每人心中都拥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的时候,候学生的一部分认识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比如,道德与法治课上学了遵循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可以在现实社会中经常会碰见一部分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这在相对的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一定要正视这样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大家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大家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取得正确的认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培养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关联非常密切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更贴合儿童的生活,反映回归生活,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属于政治课或者法律课,我记得小学叫思想品德课,初高中就叫政治,这种类型的课学起来比较枯燥,主要是背的多
道德与法治课属于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