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口才表达能力知乎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好不好,跟他自身的逻辑思维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而很多缺乏逻辑的人,在表达时说了一大堆,不要说别人不知道说什么,就连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
因为我们的大脑,通常都会以两种方式去获得对事物或者语言的理解,就是情感和逻辑。
情感会从我们说话的语气、表情、态度或情绪上体现出来,而逻辑,则会通过我们表达的言语组织方式体现出来。
有些人表达能力很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运用恰当而正确的词句去组织语言,然后把想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说出来。
所以,想要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我们就需要懂得如何用逻辑的方式去组织语言。
说话要有一条主线
在现实生活中,说话主次不分、有头无尾、重点不突出的人并不少见。有时候听他们说话,你总是无法抓住他们要表达的重点。
这种人去聊天,由于缺乏表达的主线,所以无论他们说再多的话,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去回应、搭话才好。
那么反过来,不管我们因为什么目标去表达,我们都需要让自己的表达有一个主题或者主线,然后所说的话,都要围绕着这个主线去构建。
所谓“主线”,就是构建逻辑表达的“路线”。你想要表达的内容,都是沿着这条路线去组织。当别人沿着这条路线去理解你说的话,自然就明白你要说的是什么观点或想法。
记住一条表达的技巧:“每次只讲一个重要的主题。除非你和听众都有足够多的时间,否则不要试图一次讲很多内容。”
例如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的一个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举办教学会中,有一个从纽约《太阳报》来的记者,毫不留情地不断攻击我和我的工作。我当时真的气坏了,认为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不能容忍。
我马上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主席,要求他特别刊登一篇文章,以说明事实真相,不能这样嘲弄我。我当时下定决心,要让犯错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现在我时常为当时的举动感到惭愧。我现在才了解,买那份报纸的人大概有一半人不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里面又有一半只把它当做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里面,又有一半在几个礼拜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由于看报纸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忘记这件事,所以我的过于执着,就显得没必要了。
读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卡耐基先生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呢?
结论就是最后一句话,而整段话都是围绕这个结论做阐述,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谈感受,所有内容的构建,都是指向结论这个重点。于是整个表达,就是一条非常有逻辑的主线了。
所以,想要传达出清楚、条理、有组织的意见和信息,最好让你的重点非常清晰,一听就懂,然后其他信息都是为这个重点而服务。
而构建逻辑的表达,一般有三种形式。(当你看完以下三种形式,你可以分析卡耐基这个故事,到底用了哪种形式去组织语言)
以时间因素作为逻辑表达的路线
时间,是构建表达主线的常用“工具”。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当我们要讲述一些具有时间性质的变化与发展的事情时,我们就可以用时间作为构建表达的逻辑路线。
例如你要讲述一件事情的发生,你就可以说:“刚开始是怎样,接着就变成怎样,最后结果就是怎样”。
除此之外,你有一个项目的运作计划,那么你告诉别人怎么发展时,就可以说:“项目当前的运作阶段是什么,下一个阶段是什么,第三个阶段又是什么”等。
按照时间顺序对表达内容进行铺排,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很多人很难如此细致地去按照时间分解法铺排内容,通常都是用“流水账”的方式叙述,从而导致讲述的内容往往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故此,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表达要涉及到一些时间的因素时,你最好找出表达内容上时间变化的节点,然后把这些时间节点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组织起来。
通常来说,这种时间线的语言组织方式,有两种:
1,根据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呈现出来的时间线。
例如别人问你是如何练就如今这么厉害的说话能力,你回答对方,就可以运用客观时间法去构建表达。你可以说:
“当年初出茅庐,口才不行,所以刚开始闯社会时,遇到很多困难,都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之后遇到了我第一份工作的老板,每天跟着他出入不同的谈判场合,我慢慢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说话的技巧,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再后来我自己出来创业,逼着自己用学到的技巧去说话,跟别人沟通,自然而然的,我自然就练就这种说话能力了。”
这个回答,就是根据自身客观时间的发展和变化构建的表达内容。
2,根据个人主观意识对时间展开规划的线索。
例如别人问你接下来公司有什么计划,由于这个计划还没有实行,只是处于自己主观意识当中的一种想法,所以就可以运用主观时间法去构建表达。
你可以说:“公司今后的业务,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面发展。
我们会分为三个阶段实行,第一个阶段逐步提供和完善线上的业务,让用户登录我们的网站,就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服务。
第二阶段,就通过互联网,壮大我们公司的业务范围,我们接下来会跟其他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至于第三阶段,就是把实体店转为体验店,让用户到我们的店里,可以体验到最新推出的产品。”
这就是运用主观时间法构建的表达了。
不管你运用哪种方法去表达,只要梳理好表达的内容,找出表达的逻辑关系,你就能够把话语用一种条理、清晰的方法说出来了。
以因果关系作为逻辑表达的路线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的发生,通常可以由多个原因导致;同样,一个原因,也可以导致多个事情的发生。
而因果关系的表达,就是把一个事情发生的原因罗列出来。而罗列出来的因素,彼此都存在强烈而密切的逻辑关系。
所以当我们讲话时,我们就需要寻找导致某种结果的原因,或者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一结果的出现,然后把这些原因和结果排列出来,按照因果关系的方式构建表达路线。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总——分——总”思路。
比如:
“我之所以能够获得如今的成就,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的父母给我创造出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他们为了将来的发展,打造出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我在这个平台工作,能够把工作的产生最大化,更好发挥出我的能力。
当然,最后一点也离不开我个人的勤奋和努力,我就不谦虚啦,所以因此,我才能够获得如今这种成绩。”
这个例子,就用了“首先、其次、最后”这些关联词,把“导致我获得成就”的各个原因,串联起来去讲述,形成一条具有强烈因果关系的逻辑表达路线。
这种表达,别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
而除此之外,还有“因为什么什么,而且什么什么,所以就什么什么”这种方法去构建表达。例如:
“因为父母给我创造出很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公司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平台,老板和同事帮了我很多,加上我本身是一个勤奋的人,所以我才有机会取得如今的成绩吧!”
运用这种要素法进行内容铺排,结合提取重点、长话短说的框架,同样也可以构建出清晰的逻辑性表达。
当然,按照“金字塔原理”,最好举出父母给你创造了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老师的教学水平又怎么的高等例子,说不定就会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以罗列法作为逻辑性的线索
罗列法,就是指抽取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用罗列的方式铺排内容的一种逻辑表达方法。
例如我这篇文章,就是用罗列法作为整篇文章的表达框架,我分为列出三个部分去讲述:时间、要素和罗列。
这样读者看完这篇文章,就会知道三种组织表达逻辑线的做法了。
或许你会觉得,罗列法有点像因果关系法的表达形式。但其实两者是不同的,因果法所给出来的原因或者理由,彼此有强烈的逻辑关系,能够相互印证。
但罗列法,就未必有这么紧密相连的逻辑关系,彼此可以相互独立,只是根据某一个主题而放在一起说而已。
例如我这篇文章,列出三个要素,就是时间、要素和罗列,但这三个要素之间,并没有强烈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谁也不是谁的谁,大家都是独立存在。
例如别人问你:公司有哪三种人是混不好的?你就可以用罗列法去讲述了:
“我觉得这三种人是混不好。第一就是不敢主动做事的人。第二种就是什么都听老板的话去做事的人。至于第三种,当然就是没能力的人啦!
罗列出来的这三种人,任意安排顺序也行,彼此并不存在紧密的逻辑因果关系。
但是按照因果关系的讲述方式,那么为什么这三种人都会混不好,你就需要分别为三种给出相应的理由,来说明他们为什么会混不好了。
如:
第一种人之所以混不好,是因为他们做什么都被动,能不做的事尽量不做,怎么还会有表现,出成绩呢?
而第二种人,由于这种人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很难为公司创造出独特的价值,怎么能够混得好呢?
至于第三种人,都说他们是没有能力了,不管到哪里工作,都不会做出拿的出手的成绩,你认为他们还会混得好吗?
这种表达,就是运用罗列法和因果关系法,去组织表达的逻辑线。
平时说话,这三种构建表达线的方式,可以混合一起用,也可以单独去使用。这样不管你说什么,都会有一条主线,而且给人非常逻辑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要进行相关的表达时,就要懂得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构建逻辑性语言,这样子做,才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推荐阅读:
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