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就卓越的公众表达和演说能力丨答案藏在这四句话里——“二手、四语、六态、八感”
曾几何时,在领导点名发言的现场,瑟瑟发抖的你默默祈祷不要点我。
曾几何时,在公众演讲的舞台上,惴惴不安的你一动不动好似木桩。
曾几何时,在汇报工作的会议中,栗栗危惧的你结结巴巴像个Siri。
那些无数个让你错失表现良机的瞬间,都是公众表达力太差惹的祸!
在公众表达中,我们常常面临的就是紧张(恐惧),这是一种现实与期望之间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因为怕做不好、怕出错、怕出洋相……,从而产生恐惧,最终表现为紧张。
我们不用过多去纠结它,这是人们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那么,公众表达能力究竟有多重要?
丘吉尔一语道明:“你能够站在多大的舞台,你就可能有多大的成就”。
有人问我,学好公众表达是否有诀窍可寻?
其实公众表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有系统的世界观和系统的方法论来作为支撑。我将它总结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二手、四语、六态、八感”,希望能够对每一位想提升公众表达和演讲技能的朋友有所助益。
01
要有期待感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进入某件事的主题时,我们常常因为满怀希冀而在为其付出的过程中甘之如饴,这里的希冀就是期待感。
从心理学来看,期待感其实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一旦你说了一句话或有了一个期待,你会把事情朝着这句话预言的方向及你所期待的方向推动,以此来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这是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
期待感能赐予你源源不断的动力。
期待感需要怎么做?我把它分解为四点:
1.转换心态
把被动心态转变为主动心态,主动选择成为公众表达者。
所谓万事开头难,从克服恐惧感到期待感中间的鸿沟就是勇敢面对,当你迈出了主动的第一步,你会很快对“主动表达”上头;相信我,信心满满地主动迎战,好过战战兢兢地逃避困难,那种肩负着所有人期翼的使命感,将带给你更多的动力及乐趣,那一刻,你就是Superman!
2.珍惜机会
清晰认识每一次的公众表达都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人类社会需要依靠信息来传递,信息的传递需要依靠语言,所以要想变得强大和拥有更广的人脉,尤其需要语言来作为支撑。
分享一个经历,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临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与几百号人直接对话,当时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因为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合,于是我就强装镇定,硬着头皮拿着喇叭上台,故意拔高音调掩饰紧张的情绪,最终也顺利完成了这次公众表达。经过此事之后我发现我并没有这么胆怯了,反而促使自己主动抓住每一次公众表达的机会,经过反复的练习,我便感觉公众表达如同与人聊天般轻松。
把握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久经沙场后必然练就钢铁筋骨,使自己脱颖而出。
3.勇于展示
每一次公众表达都是展现自我的最好平台。
有句话叫不看疗效看广告,这个话虽然说有点“毒鸡汤”,但它确实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是不是良驹,不是由你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台下千千万万的听众说了算。
只有敢于立在台上把自己的优势坦荡荡地展示人前,才能为后面的驰骋万里荡平坎坷。
4.危机意识
深刻认识到公众表达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自毁”同时存在。
比如我们经过精细调研策划出一套全方位全系统的规划方案,但是在最后“临门一脚”的时候未呈现出理想的表达效果,导致被对方全盘否定,毁掉了团队品牌的价值和个人的公众表达形象。
方案得不到认可,也许不是方案不好,而是你忽略了精准表达。
把握好公众表达的“度”,谨防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好的精准表达既能让你的方案“一路绿灯”,又能充分释放你的个人魅力,反之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02
要有自信感
自信的表达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场、恰当得体的言语、浓厚的知识储备、有吸引力的语言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培养中形成的。
怎么样才有自信感?关键做好五点:
1.要有“充分准备”
绝对不打无准备的仗,如果没有准备,心里便没有底气,又何谈自信。哪怕是马丁·路德·金、丘吉尔、奥巴马这样的超级演说家,在台上看似轻松写意的侃侃而谈,却是在台下花大量时间精力准备的结果。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方能感到“心中不慌”。
2.要有“表现欲望”
把恐惧感转变为表现欲,把表现欲与羞耻心挂钩起来,把每一次的公众表达作为输出品牌价值和树立形象的契机,将懦弱胆怯、不敢上台的心态视为个人的“耻辱”,将恐惧与懦弱作为改变自己的“燃料”,充分释放你的表现欲。
3.要有“说教心态”
在面对“你以为的”比自己卓越的群体时,不要弱化自己的“存在”,依然从容保持自己的“气场”,树立“话筒在我手中”的意识,塑造“这一刻舞台只属于自己”的优越感和自信感。
4.要有“轻松状态”
在公众表达的时候,切忌说得太快,那样容易导致紧张和结巴,进而影响思路。一定要放慢语速,慢慢地用心体会所在场合的氛围,感受当下,让自己的心跳声慢下来,即可进入轻松无压力的良好状态。
5.要会“反复练习”
公众表达最好的练习方式就是在特定场景(一般指活动现场)里进行反复演练、练习,学会“场景演示”,因为熟悉的环境能让人心生安全感,进而增强自信感、削减恐惧感。
03
要有层次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意思是好的文章在谋篇布局当中应该总合全篇之条理,首尾连贯,去除无用之言,使文章复杂而层次清楚。文章的谋篇布局讲究层次感,公众表达亦然。层次感分明的演讲具有内容饱满、多维立体化等特质,更易引人入胜。
做到公众表达有层次感,需要从以下四点入手:
1.思路要清晰
你是否遇到一些人,他们“balabala”说了一堆后,你觉得像一段浆糊一样,不清楚在说什么,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的目的是让别人去接受你的内容,只有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简单易懂,才能让受众能理解、记得住,你想要传递的东西才能够直抵人心。
2.结构要分明
众所周知,板、梁、柱的结构决定了一间屋子的承重,同理,一场优秀的公众表达离不开合理的逻辑结构。不管做公众表达还是写文章,都有一个万能公式——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是战略、愿景、理念;中观是结构、套路、招式、系统;微观是具体、深入、案例、细节,是一件一件的事、一个个的人。
3.重点要突出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一个理论叫“峰终定律”,他认为:人的大脑在经历过某个事件之后,能记住的只有“峰”(高潮)和“终”(结束)时的体验,过程的体验其实是可以被忽略的。
在公众表达里也是如此,只有谋篇布局合情合理,才能让听众记住你想要突出的重点。重点怎样突出?
首先,要拿捏好开场白,给听众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振奋效果;
其次,中间要设计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故事,一般以讲故事居多;
最后,要重点突出结尾,给人以意犹未尽、醍醐灌顶的感觉。
4.观点要新颖
如果在开头,你无法释放“我所说的内容让你很感兴趣”这个关键信息,会让听众迅速把注意力从你身上移开。
尤其是开场和结尾,一定要观点新颖,拒绝陈词滥调,要精心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的表达方式。
演讲的套路千篇一律,新颖的观点万里挑一。
04
要有节奏感
节奏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它具有浓厚强烈、深刻而丰富的感染力。
节奏感怎么来?
1.适当停顿
停顿是在公众表达中用来掌握节奏的最佳方式。比如:你正在进行一场演讲,在你表达的过程当中,刻意地停顿一下,这时,那些聊天的、开小差的会下意识地被这一刻的安静所吸引,这既能重新建立与听众的链接,又能给他们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
2.学会互动
公众表达切忌“一个人站,一堆人看”,如果能够通过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话题,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使其从“参与”转化为“融入”,那么这样的演讲极具“煽动性”和“趣味性”。
3.把握“四语”
学会用好语气、语调、语速和肢体语言的综合运用。
公众表达最后都会呈现在声音和肢体语言的状态上,同样的语句,我们赋予它们不同的情感、音量、音长、语调,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截然不同。
05
要有场景感
场景感能够叠加代入感,让演讲者将场景内资源转化为自己所用。
如何做好场景感设计?
1.把握时间和空间
所有的场景指的就是时间和空间,即在任何的公众表达上,要看是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有什么特定的目标,围绕什么特定的主题来做针对性的输出,既要有助于讲者的呈现,也要适合听众的接收。
2.把握情感和情绪
公众表达最忌讳的就是“自嗨”,首先要懂得察言观色了解听众情绪,其次要了解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经历等,采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注重他们的兴趣点、与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关联起来,最大限度引发情感共鸣。
3.学会随机应变
不是所有的公众表达都会按照既定套路流程进行,当常用的套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我们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保持一种悦纳开放的心态,从容应对,随机应变。
06
要有角色感
角色感怎么把握?要有角色意识的觉醒,摆正自己在公众表达中的角色定位,唯此,才能练就共情力,在感同身受时做到与听众换位思考,说出听众想说、想听的话。
1.分清“主宾客”关系
大部分的公众表达都有三个关系,主客宾。什么是主客宾?比如监管部门要到餐饮店检查,在这个场景里,“主”就是餐饮店的老板,“宾”就是监管部门的人,“客”是监管部门其他工作人员。当你搞清楚了主客宾关系以后,在这个场景里面对主、客、宾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都是不一样的。
2.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洞察对方的认知、立场和逻辑,使对方获得认同感,不断切换角色强化代入感,才能把别人最想听的东西用最好的方式呈现出来。
3.营造现场氛围
人拥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心里感觉等六觉。通过氛围的营造可以刺激听众的这几觉,从而达成你想要的预期效果。营造氛围,除了要修炼内功,还可借助一些外力。以演讲为例,图文并茂的PPT能摈除语言与文字、文字与图片间的距离感;音乐能刺激听众感官,唤起彼此间的共鸣;现场互动则能迅速拉近台上台下的距离。
07
要有掌控感
在公众表达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计划赶不上变化,除了要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工作外,还需要学会随机应变,这个时候,一个演讲者的掌控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可以说其它“六感”都是为掌控感服务的,要做好掌控感主要表现为“六态”:
掌控感是什么?
1.心态静下来
面对一个突如其来无法抗拒的公众表达任务,需要静下来进行系统的准备,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并按节奏进行内容输出,相信结果一定会如你所愿,相信结果一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神态定下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神态主要体现在眼睛里,一场好的公众表达离不开心静神定的神态。
3.仪态稳下来
主要体现在肢体语言的幅度要合适,做到身心合一,要有既不急促也不缓慢的步伐,注重形体语言的把握,注重细节的魅力。
4.姿态低下来
老子有云:“弱者道之用”,要学会适当示弱和适当的自我“贬低”;有的时候“贬低”自己,恰恰是为了彰显自己。
5.语态慢下来
紧张的人有时会无意识地说得很快,这样的话自己在说的内容不一定能很好地传达给对方,自己也有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情况。语态的慢首先体现在心态的静上,心静神定,仪稳姿低,慢中有快,快中有慢,以慢为根基。
6.状态好起来
第一点看肢体语言,第二点看“四语”——语气、语调、语速和肢体语言的融合是否恰当,即不急不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合体合理的肢体语言。
08
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语言中的甜,它让平淡变得视角新鲜;
幽默是语言中的酸,它让桎梏变得活力无限;
幽默是语言中的辣,它让复杂变得极致简单。
幽默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人都能拥有的能力。
但是我们要切记以下三点关于幽默的误区:
1.幽默不是逢迎的取悦
看似轻松的表演背后,应该蕴藏有幽默的机理——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熟悉感。只有让听众在你的故事中找到这些感觉,你的表达才真正具有幽默的效果。
2.幽默不是刻意的“逗比”
“逗比”是被人笑,笑说话的你,刻意的“逗比”结果容易适得其反,常常“幽默未遂”。幽默是让人笑,笑你说的话,是对毫无新意的聊天方式的挑战,是诙谐朴实的自然流淌,是情绪之火的突然点燃。
3.幽默不是简单的搞笑
幽默和搞笑不是一回事儿,幽默是欣赏世界的智慧眼光,是感悟人生的豁达情怀,是一个人内涵和素养的综合体现,不单单是一种说话的技巧,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幽默感能帮你解决公众表达时的各种尴尬和难题,让你的呈现更加游刃有余,做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你的公众表达会更受欢迎。这几年有句话非常火: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用幽默感点亮沟通,一开口便能让人喜欢上你。
“二手”——公众表达手势
手势是公众表达的一个关键,它能充分激起大脑神经、语言神经和四肢神经彼此间的融合。恰如其分的手势运用能让你快速处于放松状态,保持思维逻辑顺畅清晰。
我总结了一个顺口溜来讲手势,超级干货拿走即用。
单手手势口诀:一砍、二削、三握拳、四伸手指、五胸前。
双手手势口诀: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一下砸开花,一半拿给你,一半拿给他。
总 结
二手
单手手势 双手手势
四语
语气 语速 语调 肢体语言
六态
心态要静 神态要定 仪态要稳
姿态要低 语态要慢 状态要好
八感
要有期待感 要有自信感
要有层次感 要有节奏感
要有场景感 要有角色感
要有掌控感 要有幽默感
写在最后
斯大林曾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成功学权威卡耐基也曾说:一个人的成功,85%靠他的口才交际,15%靠他的专业技能!
公众表达能力作为在语言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语用能力,其重要性、其运用范围之广不言而喻。
自我推介需要公众表达
主持会议需要公众表达
商务谈判需要公众表达
产品介绍需要公众表达
工作述职需要公众表达
......
公众表达,无处不在!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你的声音能传播多远,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思想能够影响多少人,你的事业就有多宽广。
希望看完本期文章后,你能打通公众表达的“任督二脉”,从“开口跪”变为“开口脆”,展现你“无所匹敌”的公众表达力!
如果你同我一样喜欢研究文化、职场、社会、经济、商业,可以公众号搜索关注“攀登Zhe读书会”这里有优秀的深度文章、实用的工作技巧、用心推荐的书单。热点的、冷门的、有趣的、有用的、深度的、温度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