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八月中(唐·元稹)的拼音版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秋分八月中》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分时节景象的诗歌。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稹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沉之作,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清新之篇。
诗歌原文及拼音版
以下是《秋分八月中》的原文及拼音版: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qín dàn nán lǚ diào, fēng sè yǐ gāo qīng。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yún sàn piāo yáo yǐng, léi shōu zhèn nù shēng。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qián kūn néng jìng sù, hán shǔ xǐ jūn píng。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hū jiàn xīn lái yàn, rén xīn gǎn bù jīng?
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点出了秋分时节的特点。南吕是阴历八月的异名,这里用“南吕调”来象征秋分的到来。诗人抚琴弹起古老的南吕调,伴随着风色隐隐,预示着季节的更迭。颔联“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通过描绘云散雷收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秋日的宁静。白云飘散,雷声沉闷低回,不再像夏天那般震怒,一切都归于平静。
颈联“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传达出一种天地间的和谐与平衡。秋分时节,昼夜均分,寒气和暑热彼此均衡,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中。尾联“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通过新雁南飞的景象,触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大雁南飞,预示着秋天的深入和冬天的临近,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诗歌的艺术特色
《秋分八月中》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秋分时节的景象,如琴声、风色、白云、雷声、大雁等,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其次,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押韵和节奏的变化,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富有音乐性和感染力。
此外,诗歌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了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岁月无情的思考。这种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的写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深邃和富有内涵。
诗歌的影响与意义
《秋分八月中》作为元稹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描绘秋分时节景象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时光、感悟人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景和感受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