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我们玩个成语接龙吧!就以“龙”为题。
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二龙戏珠、鱼跃龙门、龙蛇非动、游云惊龙、龙驹凤雏、叶公好龙、画龙点睛......
号称龙的传人的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龙呢?因为龙不仅代表着力量与智慧,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那关于龙的知识,你又知多少呢?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龙的形象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龙字最早见于商朝的甲骨文中。远古时期的龙形图案大都呈“C”形,后来逐渐向“S”形演变。
三爪龙是龙的早期形象,象征勇气与力量、厚重与神秘;四爪龙多用于王公贵族的装饰物、官服上和一些高档的民用器物上,以显尊贵和威严;五爪龙则象征着皇权和崇高的地位。五个爪子也对应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青赤黄白黑),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各有所好。
长子囚牛(qiú niú),喜音乐,其形象多被雕刻在琴头。
次子睚眦(yá zì),性格刚烈,好勇擅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
三子嘲风(cháo fēng),传说是龙与凰生的,背上有双翅,喜欢冒险和望远。常用做宫殿建筑装饰。
四子蒲牢(pú láo),喜好鸣叫,受击便会吓得大声吼叫,多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烟火。多用做香炉装饰。
六子霸下(bà xià)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长着龙头、麒麟尾,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气质沉稳内敛,多盘绕在石碑头顶。
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龙头鱼身,喜东张西望、能吞火、能喷浪降雨。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