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讽刺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怎么对,才能顶住压力?

作者:学习知识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4 8:41:49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李白 对联

原标题:讽刺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怎么对,才能顶住压力?

讽刺对联古来有之,且往往设计精巧、妙趣横生,因而传诵颇多,其中不乏诙谐幽默者,总能使人会心一笑。

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混得风生水起,却因狂放不羁的性格引起权贵的不满。据说杨国忠曾刁难李白,为求奚落而约李白三步对句。李白刚进门,杨国忠吟道:

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音“句”,而“猴儿”则是暗骂李白的措辞,这一联可谓构思精巧而又暗藏玄机,骂人于五行之中。李白听后不慌不忙,对杨说:“请大人起步,不出三步,即可成对。”杨国忠应声起身,谁知刚迈出一步,就听李白对曰:

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

“蹄”谐音“题”,李白这是暗骂“畜生”。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李杨二人虽有嫌隙,但应达不到如此针锋相对,因此故事主角还有待商榷。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讽刺对联的魅力,过了眼瘾,又过了心瘾。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副经典讽联,上联是:“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吕”字可拆分为两个口字,且写的时候需下口略大于上口,这是汉字的普遍规律。不过在此联中,由于前提条件是位姑娘,所以这“下口”、“上口”便多了更深的意味。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故事背景,方能得知这口与口之间潜藏的含义。

话说清朝年间,邻里乡绅横行,欺压百姓,为祸一方,有性情耿直的读书人便看不过去,便经常聊写诗文对联加以讽刺。比如,附近巴县的衙吏仗着自己手上些许权力而鱼肉百姓,深受当地人痛恶,书生便将一纸对联送至府上,曰:

邑悬起敬,口心己文。

这真是让人读不通、解不透、看不懂,只是看到个“敬”字往往会认为是赞美之言,其实这是拆字联,下联四字是上联四字的部分偏旁,剩下四字便是“巴县走苟”,暗讽衙吏是巴县走狗,可谓高明。

后来,又有吕姓豪绅准备嫁女,夫家正是当地另一方恶霸徐家,双方自称强强联合,可在旁人看来这就是狼狈为奸。

更何况,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吕家姑娘从小被溺爱,不仅跋扈骄纵,还屡屡打破封建礼教。还未出嫁前,她就与多名男子偷偷私会,行为不端不检,古代十分注重女子贞洁,这是很严重的罪过。

流言传遍乡县,但徐家公子却根本不在乎,因为徐家看重的并不是人,而是吕家那腰缠万贯的家产。成亲当天,书生又送去一副对联,更是精妙无比:

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于上口;

下联: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

上联已经解过,吕府姑娘因品行不正,所以才得两口之争,至于具体如何来解读,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这拆字之间所引起的遐思却足以令人拍案称绝。

下联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徐”字为双人旁,且写法均倾斜而成,隐喻为“邪人”,而“正人”则是指徐公子自己,二比一,自然是正不压邪。此乃讽刺徐公子作恶多端、奸邪佞正之骂辞,可谓诙谐幽默又一针见血,堪称犀利。上下二联,堪称绝配,顶住了暗讽最高境界的压力。

书生妙用谐音,又使用一语双关,将欺乡霸民的豪绅贬损得体无完肤,简直大快人心。这就是对联的精妙之处,全联不吐一个脏字,尽显文雅风趣,却骂得人哑口无言,倘若大发脾气,那就是自我承认,倘若默不作声,那便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24438.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