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学习知识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2 11:19:17 人气:2 加入收藏 标签:改革 社会主义 农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供大家参考。

第 8 课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农村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进程 (1)开始:1978 年,安徽凤阳 小岗村 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 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 6 倍多。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1983 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作用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生产力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 乡镇企业 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知识点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6.开始: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城市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7.内容 所有制形式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 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管理体制 对国有企业实行 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方式 实行以 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8.中心环节:增强 企业 活力。

9.作用: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 经济大发展 的崭新局面。

知识点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提出: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

11.定义: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 宏观调控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重难解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特点。

(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2)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易错辨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还是属于私有制;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归集体所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土地公有化程度更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生产自主权,但土地仍归集体所有。

(2)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改革所有制结构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不改变公有制经济性质。

思维导图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地方考察时曾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是(

A

) A.小岗村 B.宏村 C.华西村 D.中关村

2.[泰安中考改编]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横批应为(

D

) A.翻身解放 B.三大改造 C.公私合营 D.联产承包 3.[遂宁中考改编]在安徽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C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B.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解析】紧扣“包产到户”分析可知,这一做法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4.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 1957—1978 年间的 2.1%提高到了 1979—1984 年间的 4.9%。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D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5.[自贡中考]20 世纪 8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苏南”“温州”“珠江”等模式;20 世纪 90 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 1993 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 1/3 以上。这表明(

C

) A.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掀起农业合作化的热潮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6.[广安中考改编]1978 年 5 月 7 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实行奖金和计件工资制度。此后,又恢复了稿费制度。这些措施的实施(

B

) A.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对突破固有体制进行了尝试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7.“个体户”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的情景,这反映出中国(

D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8.[安徽中考]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B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通过承包制改革,石家庄造纸厂利润大幅增长,说明改革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D

) A.政企职责不分 B.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相联系 10.[扬州中考改编]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说:这样大会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这里的“大会”是指(

B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大

11.[梧州中考改编]下图是 1993—200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中国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2.“值得品味的是,小岗村农民的‘秘密协议’正好签订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不是巧合,而是说明了当时的‘天下大势’,同时也说明了小岗村‘包干到户’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包干到户”能够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 A.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坚持土地的集体公有 C.邓小平的锐意改革 D.小岗村农民的创新精神 13.图 1 到图 2 所示政府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C

)

A.“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建立 14.[广州中考]下图是 1978—2008 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经济体制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1992 年初,邓小平说:“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说明(

A

) A.改革在经验总结中不断前行 B.政府措施得到人民支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 大事 1950 年 6 月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1—

1952 年

1952 年,山西省对 49 村农民进行调查,在被出卖的 718 公顷土地中,1951 年占 51.15%,1952 年占 13.09%

1953 年 12 月

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1956 年 12 月

全国 96.3%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8 年 8

—10 月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迅速掀起的主要原因。

背景: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村出现土地买卖现象;分散的个体农业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材料二 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 世纪 80 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 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有何意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特点:先行尝试,然后推广。

(3)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推荐访问: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下册

人教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24136.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