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知识大全网站改版中:主站将改版成软件下载,PPT,个人简历等等内容,现有内容保留到旧版中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对联-《陋室铭》教学设计

作者:学习知识 来源:网络 日期:2023/3/1 11:24:11 人气:3 加入收藏 标签:陋室 同学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被白居易称作“诗豪”。猜一猜,他是谁呢?对,他就是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古今绝唱之作《陋室铭》。(板书)

二、读到随口可诵

(一)试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陋室铭》的学习。这是一篇千古名文。我们先来热身,读一读《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读。

(二)纠错读。

同学们,再读这篇文章,你发现哪个字老师写错了吗?

预设:

1.唯应为“惟”;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是哪个“唯”吗?是口字旁的唯。

一起读“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句中的惟是竖心旁的惟。

2.读应为“牍”

老师找到了这个字最早时候的金文,本义是

3.看着正确的字形,所有同学一起再把《陋室铭》,学生自由读2分钟,能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

(三)雅读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人写文章,是竖版的并且不带标点,老师收集到楷书作品《陋室铭》,带着欣赏读1遍。学生读。

(四)雅读2

也有人行书爱好者用行书来演绎《陋室铭》,齐读1遍。

(五)诵读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很熟悉《陋室铭》了吧,老师加大难度,你还能读吗?

山不在高,__________。

__________,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__________。

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

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__________________?

(六)发现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吗?先看句子。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预设:对偶。

本文多用对偶句,使句式工整,读起来整齐押韵,朗朗上口。大家齐读1遍,来感受一下吧。

2.再来看本文,你还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类比。

哪里用了类比呢?

本文开头以山水起兴,共有两处类比,首先是文中的第一句。这两句既是一个类比,后面寥寥数笔勾勒了作者的居住环境。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预设:结尾用典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名贤自比,以典故作结。

小结:同学们,学文言文,当每篇口诵百遍,如出己口,其义自见,效必及远。

三、熟到随时可讲

(一)疏通文意

同学们,对照陋室铭原文,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如果组内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全班交流。

(二)竞答

老师标红色的字该如何解释,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一学生说。

(三)雅读3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隶书版的《陋室铭》,美美地读1遍。最后一句要读出自期,期盼的情感。我们一起进行朗读。(朗读后老师进行点评)

(四)微讲座1

老师广泛查找,收集了本课的五种文化方面资料。分别是文体、汉字文化:铭;名人文化:刘禹锡;三个名胜文化:陋室,诸葛庐,子云亭。

同学们,在这些文化中哪些是老师不讲,你们通过注释就可以了解的呢?(预设铭的文体、诸葛庐,子云亭学生可以讲出来。学生讲的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1.我们先来了解铭的汉字文化(教师补充)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什么是铭。教师介绍铭字演变,最初创造这个字时左边指的是金属器物,右边的上半部分指月亮,下半部分指口碑,被人记述功德的文字。

2.教师出示刘禹锡和学生所讲互为补充。

3.教师讲解陋室文化:

背景材料出示:公元824年夏,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策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县只在城南门给了他三间小屋,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此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于是将他的住所有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想看看它如何再观白帆。小屋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然读书阅经,写诗著文,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而且越搬越差,他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

同学们,来看这张图片上就是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4.对对子

教师出示上联,小组合作讨论对下联。(第二个下联对不出来也没关系,教师直接出示,然后对横批,预设学生对惟吾德馨,有对何陋之有,辨析哪个更好,最终明确还是主旨句更好。)

上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下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二个下联,教师可以出示:绿阶调素琴陋室阅金经

预设:横批“惟吾德馨”。

接着追问:惟吾德馨就是品德高尚。结合我们前面听的《陋室铭》的故事,说说刘禹锡的品德高尚体现在什么地方?(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他的这种高洁的志向不便直接说出来,而是借助陋室这个具体的物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预设:何陋之有(用典故)

同学们上联是侧重写什么的呢?(环境幽雅)

下联呢?(交友文雅)第二个下联(情趣高雅。)

所以,陋室环境幽雅,刘禹锡交的友文雅,高雅的人在这里做情趣高雅之事。

(五)微讲座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陋室:象征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四、学到随处可用

仿写:麻烦陋室铭写一篇交友铭或学习铭。

《交友铭》

友不在多,____则行。

貌不在美,____则灵。

斯是朋友,__________。

遇难舍身救,患难______。

彼此存信任,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无________。

好友云: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铭》: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辨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五、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板书设计

本文网址:http://clewo.net/xuexizhishi/23955.html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