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惜广丨云山文化(代总序)
道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根柢'‘所在。道教文化的范畴很广,它包括了哲学、物理、化
学、天文、地理、生物、生理、心理、医学、气功、养生、文学、艺
术、军事、政治、伦理、数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是东方神秘文
化的蜇要组成部分。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道教文化
作为本土文化对国民的人生信仰、精神道德、生产生活等,一
直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和影响。陝北佳县白云山白云观,就是
在这种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经历代修葺完善,形成为一处
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
白云山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岸边。这
里是中华民族栖息较早的地域,也是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
一。宋代,白云山白云观就开始建造,明代以来大兴土木,增
建、修葺不断,形成一座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54座,各
类古建99处,占地20公顷的宏大宫观。明万历三十三年(公
元1605年)终南山道士李玉风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
山奇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
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百姓尊为真人。白云
山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得当地官民鼎力资助营造起
来的。几百年来,白云山以传播道家思想为宗旨,适应当时政
治、经济、文化、民意的需求,各领域、各层面始终覆盖了浓郁
的宗教文化氛围。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背
景,厚重的宗教信仰理念,宏大的官观载体,在宣扬教化道义
的同时,又广泛地融进了北方宗教文化的表现手法,这就孕
育和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白云山文化。
白云山文化的体蛩很大,它以道教文化为主体,兼容了黄
土地文化、大漠草原文化、黄河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儒家思
想,是一个多元的文化融合体。白云山白云观是一座存留完
整、规制宏敞的明清古建筑群,这座恢宏的古建筑群濒临黄
河,因山借势,在平面布局上形成三条轴线,鱗次符比,疏密
得当、古雅灵奇、别具风采,和谐地体现了明清营造法式,又
融入了显明的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白云山白
云观的雕塑艺术渗透于整个建筑群的各个角落,数量之多,
名目之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艺术作品有的朴实庄重。有的
简洁明快,有的粗犷雄浑,有的精细流畅,不仅具有浓厚的地
方色彩,而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白云山白云观
现存碑刻― 1 72块,或以功德记事,或云游名山大川之文人雅
士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壁画是白云山白云观最
有价值的民间艺术之一,现存壁画1300余幅,这些壁画都出
自民间画匠之手,大都为明清之作,保存了古代民间精湛的
绘画艺术特色。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的白云山道
教音乐得传于北京白云观。来自京都的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
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既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传到清
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大江南北,广集名山道乐,
使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兼容了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
格。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收佛教、晋剧、喷呐、民歌
中的曲调和技法,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
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
色的一派。除此之外,延续了数百年的白云山道教活动、神话
传说、道教剪纸、道教焰火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云山文化是高雅的。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7年),
北京白云观道士张真义、王真寿、景真云等来白云山白云观
总领教务,使白云山白云观道教得以真传。他们给白云山白
云观带来道教文化的同时,也将高雅的京师文化、華家文化
带到白云山。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神宗皇帝朱翊
钧给白云山白云观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并颁圣旨一道,
使白云山成为受皇家恩赐的上品宫观。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翰林大学士孙嘉淦倡导同僚友人数十人续建东岳
大殿前厅及两厢配殿。1947年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
—代伟人,借战火之隙,两度登上白云山,赏古迹,揽名胜,走
神路,看社戏,尽领北国风光,感悟古观文化,留下了 一代伟
人与四方群众共度重阳节的千古佳话。1957年5月,陕西省
人民政府公布白云山庙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
国务院公布白云山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赵朴
初、舒同、启功等名家给白云山留下了墨宝,这些也是难得的
艺术珍品。
白云山文化是通俗大众的。白云山从建庙起,一直受到四
方善男信女、诚客百姓、工匠艺人的敬仰和厚爱,也始终倾注
了大众的智慧和心血。白云山存留至今的所有古建筑、古树
以及雕塑、书画等文化珍品,都是信士们自愿无偿捐建和捐
赠的。历代建造师们为了道观的神奇和荣耀,情有独钟、颇具
匠心,雕梁画栋间无不表现着民间的文化艺术精品。白云山
修庙立神也大多是根据百姓的信仰需求而设立的。这里供奉
的神,以道教系列神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既供华夏大地
供奉的传统神,也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神,可满足不同层
次、不同信仰者的文化需求。白云山庙会是百姓感悟、吸收白
云山文化的主要形式,其规模之大、辐射之远、聚众之多,实
属罕见,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庙会期间,人们在求神拜圣、祈
祷平安的同时,更多的是参与各种科仪斋醮,看大戏,看稀
奇,赶红火,会亲友等,实际上,是典型的民间文化信息交流。
白云山白云观只所以久盛不衰,正是它面向大众、贴近百姓,
凝聚了百姓广泛参与和积极奉献的结果。
白云山文化是祖先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理当挖掘和
弘扬。这套白云山文化精萃系列丛书,着重从白云山对联、白
云山碑文、白云山诗赋、白云山仙乐、白云山传说等方面进行
编撰整理,诣在展示白云山文化的内涵,也以此为同仁和关
爱白云山的人们提供一些文化交流的资料。
云子
二00二年六月于白云山
欢迎关注「榆林记忆」微信公众号,咱榆林地方书籍原文电子书为您及时送达!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白云山对联碑文》2001年.pdf」,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在线查看,支持多种文档格式转换。
链接:
提取码:F6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