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释义入梅是什么意思啊
入梅是指由南方气流和季风气流的交汇进入华南地区并转化为一种迎风季风的现象。该现象是中国南方雨季的标志,通常发生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初。
入梅-气象学解释
气象学中,入梅是指在虎踞龙盘的华南地区,当北方冷空气退去,南方暖湿气流接踵而至并遇到东南沿海的地理要素时, 湿空气自海上飘荡而至,开始形成阵雨或雷雨天气,标志着雨季的开始。
入梅的气象学定义,广义上是指从南海进入海南的季风,在五月末到六月初跨过南海华南沿海,开始对华南地区产生显著的效应;狭义上叫做“有效入梅”,是指南海地区600hPa高度场的东移超过110°E子午线时,华南地区开始降水量增加的过程。气象学上的“入梅”是指以一定来源和规模的湿气,以明显的持续时间、局部性和强度,经过某一特定地区,进入另一地区,产生气象灾害的现象
入梅-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入梅"是南方雨季的开始,而春季农事俗称“田开韭黄食新菜,村村桑麻下蚕台,LLL流转火烧炕,到二零一五年,种地劳动基本上都是追求机械化农事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就是说,现代农业虽然规模化、机械化程度提高,但依然需要大量人工劳动,而这些劳动往往受到天气的直接影响。农谚云:“五月初,种种庄,种菜不怕菜苗挂;五月中,防动霜,早稻晚稻谨防感。” 也就是说,五月份正是春季农事繁忙的时期。如果错过了入梅,农作物就会因为缺水而停滞生长,影响产量。
入梅-关于入梅的诗词歌赋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向来善于以自然界为题材,描摹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入梅作为中国南方一年中最具特色也最受欢迎的气象现象之一,也激发了不少文人的灵感。
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入梅后的夜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廉颇老矣妾仍稀。春恨却成江南酒,寄与陶然共忘机。”化玉为墨,将五月中“星月琐窗、蒿窗夜雨”的情景写得俊逸洒脱,富贵逼人。
还有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篇《赤壁》。当周瑜等人在赤壁与曹操的联军展开大战时,寄托了苏轼情感、抒发了爱国思想的《赤壁赋》随即而生。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经典句,也无不在描绘入梅后的大气候和风景景象。
入梅这一自然现象,不仅给华南地区带来了大量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湿度和养分,更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