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作用——文言文中表示被动的6种形式
被动句是指动作的承受者成为主语,而动作的执行者则通过“被”、“受”、“由”等词语表达出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可以通过以下六种形式来表示:
第一种形式:谓语动词前加“為”
例如:“吾為汝掇菜。”
这句话的主语是“吾”,动词是“掇菜”,由于加了“為”的缘故,动作的承受者转化为了“汝”。
第二种形式:谓语动词前加“被”
例如:“犬之足,不得踞,被雨水湿。”
这句话的主语是“犬之足”,但动作的承受者是“雨水”,因此使用“被”表示被动。
第三种形式:谓语动词前加“受”
例如:“於是以失败为耻,受其洒扫者恨。”
这句话的主语是“於是”,动词是“失败为耻”,动作的承受者是“其洒扫者”,因此使用“受”表示被动。
第四种形式:谓语动词前加“繫”
例如:“婦人繫郞之手而泣。”
这句话的主语是“婦人”,动词是“泣”,但动作的承受者是“郞”的手,因此使用“繫”表示被动。
第五种形式:谓语动词前加“由”
例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由乎心而生。”
这句话的主语是“大音”、“大象”,但动作的执行者是“心”,因此使用“由”表示被动。
第六种形式:谓语动词前加“自”
例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的主语是“孟母”,动词是“择邻处”,但动作的承受者是“子”的“不学”以及“断机杼”,因此使用“自”表示被动。
总之,被动句在文言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表达出丰富的语言意义。因此,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并掌握被动句的用法,对于提高口语和阅读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