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无瑕的瑕是指玉上的什么?
“白璧无瑕,是玉指的那瑕。”——这是古人对于玉石美好的定义,也是流传至今的经典词汇。但有人或许会问,这个“瑕”到底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将一探究竟。
从汉代开始——玉器上的“瑕”
据考证,最早将“白璧无瑕”应用于玉石的,是汉代的文学家枚乘。他在《举贤良》一文中写道:“积善中之善,磨瑕中之瑕,白璧无瑕,行无迹。”这句诗出现是在描述魏王曹丕任命人才的标准,其中“白璧无瑕”即是打比方来形容人的品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后,这句话在后世逐渐被运用在玉器的评价中。玉器为贵重文物,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瑕疵”,比如内部有小的裂缝,外表有点雕刻时磨痕等。然而,高品质的玉器就是白璧无瑕,不容许有任何“瑕疵”的存在。
“瑕”到底指的是什么?
但是,我们在这里必须解决一件事情:这个“瑕”到底指的是玉器上的哪一个部位?
这个问题虽然有争议,但一般认为,“瑕”指的是玉器上的“玉指”,也就是制作过程中留下的残留物或痕迹。有些玉器的雕刻技术非常高超,不留任何痕迹,如果你在手上握住这样的玉器,感觉就像是抓住一块白璧无瑕的石头一样。这样的玉器自然尤其珍贵。
最后的总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器一直具有极高的地位,其中宝玉石更是代表着纯正、高雅的品味。而“白璧无瑕”正是对宝玉石品质的最高褒奖。无论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从鉴赏实践的角度,都可以把掌握“白璧无瑕”的意义,进而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