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诗-古诗文立夏
《立夏》是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我国气候进入了夏季。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立夏》中写道:“立夏时节阴阳移,东南西北气温齐。三伏天气正当热,蚯蚓钻土眠不起。”这首诗充满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调,也抒发了对立夏时节的深刻感受。
立夏的含义
“立”即开始,“夏”即夏天。立夏是从二十四节气中分别划分四个立春后第一个节气。表示从这一日开始,进入夏天的气候环境中。在中国农历中,立夏吉日的选择与相应的风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立夏的气候特点
《立夏》这首诗以气候为主题,清晰地勾勒出立夏的气候特点。东南和西北方向的气温一样高,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三伏天气也在这一时期正式开始,太阳的辐射比较强烈,能量也比较高,一时半会儿还无法快速散发,所以三伏天天气也就比较炎热了。蚯蚓钻土眠不起这句话也表征了气温的高度,蚯蚓成为了天气骤然炽热的一种象征。
立夏与生活习惯
河北、山西等地,这一天会吃寿面,意义是为了祝福长寿。浙江、安徽等地,会用五色线或五彩丝绸缝制五色衣(又称簇新衣),并附有小玩意儿,信用于五方五行,各种吉祥的寄予,分给亲朋好友,或缝在袍帽等物件上。
古代还有猝哭节,祭祀祖先。《礼记》“夏大祀”中有“猝哭其母,然后陈其享”之说。后来逐渐演变成各地方不同的节日和风俗。
最后的总结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立夏》不仅只是一首关于气候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出唐代社会文化以及生活的历史画卷。从中可以看到唐代的诗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史诗般的想象,在笔下绘出了关于生活的又一幅美好画卷。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