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顿足-释义捶胸顿足什么意思
“捶胸顿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非常着急,十分悲愤或者十分遗憾,以至于捶自己的胸部,踢打自己的脚步。
“捶胸顿足”起源
“捶胸顿足”最早出现在《史记》,原文是“大将军笑而不应,匈奴去,大将军乃顿足捶胸流涕”。这里的“大将军”就是汉将韩信。
此后,“捶胸顿足”逐渐成为一个谚语和成语,广为流传。以至于现代社会,人们在特别悲痛或遗憾时,依然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捶胸顿足”在文学中的运用
“捶胸顿足”这个成语在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就有一位疯狂的医生,在看到了患者被人抬走之后,就顿足捶胸,表现出他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而在另外一部经典的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曾经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七十二变”的能力被唐僧封印时,孙悟空就“捶胸顿足”,感觉被人背叛,内心十分悲愤。
“捶胸顿足”在现实中的运用
除了在文学中运用外,“捶胸顿足”在现实社会中也存在。例如,当一位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时,“捶胸顿足”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现形式。此时,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和不满。
此外,在其他场合中,“捶胸顿足”也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内心情绪的方式。例如,当一位小商贩在市场上遭遇了不公正待遇时,他可能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最后的总结
综上所述,“捶胸顿足”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表达方式。它通常被用来表达内心的悲愤或者极端不安。在文学中,它也成为了一个非常艺术化的形象元素。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不满或痛苦,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然,这种方式并不一定总是被人们接受,毕竟这是一种非常极端和激烈的表现方式。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