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拼音原文及翻译朗诵
曹刿是春秋时期晋国重臣,精通兵法。曹刿之父曹襄子也是晋国的名臣,曾与晋文公共事。曹刿论战是历史上一篇著名的重典论战文,曹刿所述的兵法思想,至今仍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曹刿论战原文如下:
齐师伐我,三战皆捷,将军被酷,士卒伤死者什数,上下惊骇。今齐师深入为烦,而民不聊生,况复加之以水旱,此国之急至也。
夫兵诡道也,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克敌为下。故兵不厌诈,诈可以取国。不仁之人可以使之仁,不勇之人可以使之勇。弱国强兵,众变少同,士民疲敝,车不完轮,智无所使,力不能赴也。国之至则,言轻而辞危,行危而言信,乘危以谋利,此千古之常道也。
以先王之从容易将、德义将、又与其民雍熙乐利,三者备之必有天下。夫将之卒也,若与民夺水火之利,则人憎其将;若与民一利一忧,则人同其将。若与民同水火之利,则人爱其将。
曹刿论战的翻译如下:
齐国入侵我国,三次胜利,将领受了重伤,士兵死伤惨重,国家上下惊恐。现在齐国深入我国境内,百姓生活异常艰难,再加上水旱灾害折磨,我的国家处境十分危急。
兵法诡异莫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理战争是首要的,击败敌人是次要的。因此,兵法讲究的是诡计和欺骗,通过诈术就可以取得胜利。不仁的人也可以使之变得仁义,不勇敢的人也可以使之变得勇敢。对于弱小的国家来说,只有兵强才能保境安民,但是兵少则可以做到变化多端,团结一致。但是,士兵疲惫不堪,人民生活艰辛,交通也十分不便,国家无法发挥其智慧,人力也难以支持。国家濒临灭亡的时候,言辞轻佻,行动却显得危险,趁此机会博取自己的利益,这是历史长河中一贯的惯例。
先王风范是从容易将、德行高尚的将领,与人民和谐共处,保证人民的福祉,即是必然能博取天下。如果将领和百姓争夺水、火资源,百姓便会憎恨将领;如果将领既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又关心百姓的利益,百姓也会和将领保持一致;如果将领与百姓一同分享水、火资源,百姓便会喜欢将领。